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能够促进嗜热链球菌grx02生长的化学限定培养基成分、浓度及其变温培养方法。通过单一成分扣除实验确定化学限定培养基的碳源、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组成,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化学限定培养基组分浓度、变温培养方法进行优化,以提高嗜热链球菌grx02的活菌数。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grx02化学限定增殖培养基由1种碳水化合物、16种氨基酸、6种维生素、3种矿物质、4种无机盐、2种有机盐组成;培养初始温度、延滞末期及对数末期温度分别为39、37、39℃。最终嗜热链球菌grx02生物量达到1.40,较优化前提高了1.63倍,活菌数达到9.04 log CFU/mL。可为嗜热链球菌生产及其代谢与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首先通过体外模拟唾液-胃液-肠液应激实验研究乳杆菌的耐消化应激能力,然后研究其对肠道黏蛋白和Caco-2细胞的黏附及抑制肠道病原菌黏附的能力,最后探讨消化应激对乳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W125、m111和发酵乳杆菌146在依次经过模拟唾液-胃液-肠液应激后存活率分别为2.70%、3.53%及11.15%,活菌数分别为7.46、7.24(lg(CFU/mL))及 8.35(lg(CFU/mL)),且对黏蛋白和Caco-2细胞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分别为15.67%、8.75%、8.38%和11.47%、21.34%、10.44%;3 株菌株均可通过排除、竞争和替代的方式抑制大肠杆菌CICC10899和沙门菌WX29对肠道的黏附,黏附抑制率均大于13.51%;消化应激显著降低了副干酪乳杆菌W125和发酵乳杆菌146对肠道的黏附能力(P<0.05),但显著增加了副干酪乳杆菌m111的黏附能力(P<0.05),黏附率由17.60%增加到30.45%,且主要黏附素由消化应激前的表层蛋白变为应激后的蛋白和多糖;消化应激前后副干酪乳杆菌m111均为长梭状、圆润的杆状,表层物质的厚度也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副干酪乳杆菌m111具有较强的耐消化应激以及对肠道黏附的能力,且消化应激可提高其黏附肠道的能力,是1 株潜在的具有良好应用价值的益生乳杆菌。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发酵乳生产优质嗜热链球菌菌株,比较了11株嗜热链球菌的发酵性能,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做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XPL-1-4具有较快的产酸速率,其发酵乳黏度为3 768 MPa·s,持水力为62.49%,活菌数为1.29×109mL-1,硬度为0.24N,内聚性为0.44 Ratio,乙醛质量浓度为22.29 mg/L、双乙酰质量浓度为8.06 mg/L。主成分分析显示嗜热链球菌XPL-1-4的综合得分最高,具有作为优质发酵剂生产发酵乳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人工胃液及含胆盐培养基,从如皋长寿地区的人群肠道中分离筛选出耐酸耐胆盐能力较强的乳酸菌,并研究其降胆固醇能力及方式。结果表明,分离筛选的60株乳酸菌在pH 3.0的人工胃液中存活率均30%;来源于中年组、老年组及长寿组的乳酸菌存活率分别为69%,71%,70%,均显著高于青少年组(P0.05);在0.3%及0.5%胆盐培养基中的存活率均20%,老年组及长寿组的乳酸菌在0.3%胆盐培养基中的存活率分别为53.85%,55.26%,均显著高于青少年组和中年组(P0.05);来源于长寿组的乳酸菌降胆固醇能力显著高于中年组(P0.05),其中,乳杆菌属与魏斯氏菌属的胆固醇降解率显著高于肠球菌属(P0.05),其降胆固醇的主要方式为细胞吸收和共沉淀。来源于长寿地区人群的乳酸菌耐酸耐胆盐能力及降胆固醇能力较强,其中长寿组的乳酸菌要高于其他年龄组。  相似文献   
5.
以绿芦笋为原料,利用4株乳酸菌(发酵乳杆菌Xd、植物乳杆菌5-7-3、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Y430、副干酪乳杆菌Yd)及其6种双菌组合(Yd+Xd、Yd+Y430、Yd+5-7-3、Xd+Y430、Xd+5-7-3、Y430+5-7-3)进行发酵,比较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抗坏血酸、黄酮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从而确定芦笋发酵的最佳乳酸菌及发酵时间。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芦笋优于自然发酵芦笋,Y430和Yd+Y430分别是芦笋发酵的最佳单菌和最佳双菌组合,最佳发酵时间为8 d,此时,两者的pH值分别为3.33和3.35,总酸含量分别为6.66 g/kg和6.58 g/kg,抗坏血酸含量分别为12.30 mg/100 g和11.93 mg/100 g,黄酮含量分别为63.17 mg/100 g和56.62 mg/100 g,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4.34 mg/kg和6.09 mg/kg。  相似文献   
6.
以真空冻干的发酵剂grx07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该发酵剂在20、4、-20℃三种温度下贮藏的存活率、活菌数、水分活度、发酵活力及影响乳酸菌代谢活力的关键酶活(乳酸脱氢酶、β-半乳糖苷酶、ATP酶的酶活),来探讨不同的贮藏温度对发酵乳杆菌grx07菌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剂grx07在20℃贮藏3个月时存活率低于1%;在4和-20℃保藏12个月时菌粉存活率分别为4.45%和51.05%。在-20℃贮藏12个月的活菌数仍能达到3.78×1011 cfu/g,菌粉水分活度为0.210;活化后发酵pH达到4.30,乳酸脱氢酶、β-半乳糖苷酶、ATP酶的活力分别为贮藏前酶活力的80.24%、74.60%、87.10%。因此,真空冻干发酵剂grx07长期贮藏的适宜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7.
6株益生菌等比例混合做复合发酵剂,通过添加香蕉浆、红薯浆、低聚果糖,拟制备具有润肠通便特性的发酵果蔬乳饮料。以酸度、活菌数和抑菌能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并利用响应面设计优化混合乳酸菌发酵果蔬乳饮料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混合乳酸菌发酵果蔬乳饮料优化配方为:乳清粉处理物和脱脂乳为发酵基质(含5%乳清粉和3%脱脂乳粉),香蕉浆、红薯浆及低聚果糖添加量分别为15.67%、10.44%、2.23%,38℃下发酵24 h;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发酵乳饮料活菌数为9.58 lgCFU/m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04、19.43、21.11、18.23 mm。对贮藏期内酸度、活菌数和抑菌性研究表明,为保证良好感官及保持活菌数的绝对优势,推荐在21 d内饮用。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化学限定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对嗜热链球菌937的培养基、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实验确定嗜热链球菌937最适培养基:乳糖20 g/L,酶解脱脂乳16.60%,大豆低聚肽18.88 g/L,乳清蛋白粉1.69%,10 mmol/L组氨酸、10 mmol/L异亮氨酸、5 mmol/L酪氨酸、1 mmol/L半胱氨酸和1 mmol/L谷氨酸、2 mg/L烟酸、0.5 g/L抗坏血酸、40 mg/L氯化镁、2 mg/L泛酸钙、4 mg/L盐酸硫胺素、0.4 g/L氯化钙。初始pH值6.5,接种量2%,39 ℃发酵,嗜热链球菌937活菌数高达1.75×109 CFU/mL。由此可见,该研究实现嗜热链球菌937低成本、高效率的培养技术,为高活菌数的嗜热链球菌商业产品的开发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首先研究了乳酸菌的耐消化应激能力,然后研究了表层蛋白对菌株耐消化应激、黏附Caco-2细胞和抑制大肠杆菌黏附Caco-2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依次经过唾液-胃液-肠液消化应激后,植物乳杆菌S7、W198和副干酪乳杆菌m111的存活率均大于3.53%,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且菌株细胞均携带表层蛋白;去除表层蛋白后,菌株S7、W198和m111的耐消化应激能力显著下降(p<0.05),存活率较未去除的分别下降了12.08%、38.32%和2.35%;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分别显著下降了6.64%、5.10%和14.43%(p<0.05)。菌株S7通过排斥、竞争和替代的方式来抑制大肠杆菌的黏附能力分别显著下降了4.22%、18.70%和12.06%(p<0.05);菌株W198通过排斥和替代的方式来抑制大肠杆菌黏附的能力显著下降了41.56%和22.20%(p<0.05);菌株m111通过排斥和取代的方式来抑制大肠杆菌黏附的能力分别显著下降了21.25%和30.40%(p<0.05)。植物乳杆菌S7、W198和副干酪乳杆菌m111具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鼠李糖乳杆菌LV108干预由环磷酰胺建立的免疫低下模型大鼠,研究其对免疫低下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并探究其对大鼠粪便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磷酰胺建立的免疫低下模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及溶血素的水平以及吞噬指数和廓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也显著降低(P<0.05);鼠李糖乳杆菌LV108的干预显著提高了免疫低下大鼠血清中TNF-α、总IgG及溶血素的水平和廓清指数(P<0.05),并显著促进了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环磷酰胺显著降低了大鼠粪便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并显著提高了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P<0.05),粪便中的丙氨酸、异亮氨酸、丁酸、琥珀酸、肌酸、β-葡萄糖和α-葡萄糖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鼠李糖乳杆菌LV108的干预使得大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