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及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4个种的竹子竹叶多糖进行研究。采用超临界CO2流体高效萃取竹叶多糖,以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为夹带剂,萃取釜温度50℃,萃取压力40MPa,夹带剂用量与竹叶的质量的比为3:1(mL/g),采用静态萃取与动态萃取兼顾的提取方式,萃取时间各1h,其中,绿竹叶(均以干叶计算)中多糖含量最高(16.585mg/g),其次是黄甜竹(12.804mg/g)、毛竹(8.255mg/g)、苦竹(6.329mg/g)。并对4个种的竹叶多糖经三氟乙酸水解、乙酰化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其单糖的物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种的竹叶多糖中均含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和岩藻糖,毛竹、绿竹、苦竹叶中葡萄糖含量较高,黄甜竹叶中半乳糖较高,绿竹叶中的葡萄糖含量可达2.345mg/g,半乳糖含量可达1.432mg/g,这两种单糖的含量在4个种的竹叶中最高。  相似文献   
2.
竹叶多糖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叶多糖具有抗癌活性,抗氧化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竹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综述了竹叶多糖多方面的研究现状,对不同的研究手段及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比较,同时,展望了竹叶多糖的研究方向,可为竹叶多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眼病人的痛苦,论述了研制药方的过程,解析了药物的药效,给眼病人提供一种信息,一种希望。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预处理对甘薯片结构及油炸特性的影响,该实验以甘薯为原料,对甘薯切片进行热水浴(65、80、90℃)或者蒸汽烫漂-冰箱老化(4℃,0~36 h)等预处理后烘干(5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淀粉短程及长程有序结构分析、水分分布测定等手段探究其结构的变化,按照相同条件对甘薯片进行油炸,通过脂肪含量测定、色差及穿刺测试等手段分析甘薯片油炸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直接烘干甘薯片的组织结构及淀粉颗粒形态相对完整,油炸后脂肪含量较高;随着热水浴温度的升高,甘薯片中细胞组织结构破坏程度增加,淀粉短程有序度和相对结晶度下降,T21峰面积增加,甘薯片油炸时吸油量逐步降低;同时,甘薯片细胞内的淀粉因蒸汽烫漂而糊化,随后的老化处理使其细胞内充满淀粉凝胶,对水分的结合力增强,随着老化时间延长,油炸甘薯片的韧性和脆性不断变化,脂肪含量从23.44%降至17.77%。从油炸甘薯片的脂肪含量、色差和质地等指标综合考虑,蒸汽烫漂6 min后4℃老化36 h处理比热水浴处理能够更好地改善甘薯片的油炸特性。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微波传输通道保护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太原市微波站点的位置与微波通道现状路径,归纳了太原市微波传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微波传输通道保护与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矛盾以及一些事故教训,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使微波传输通道保护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新食品原料宝乐果(Borojo)防晒(sun protection factor,SPF)以及抗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修复损伤的作用功效。方法按实验目的将豚鼠和SPF级(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小鼠设置空白对照组、基质组、宝乐果组、阳性对照组、宝乐果+阳性对照共5组。按实验内容配方制成各组实验用护肤乳液。仪器法预测试各组SPF值,动物体内实验在各组豚鼠背部按2 mg/cm~2的量分别涂抹护肤乳液,以功率1346μW/cm~2、波长300~400 nm的紫外灯照射紫外光。测量各组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l dose,MED),并根据SPF值判定其实际防晒等级。各组小鼠背部皮肤分别均匀涂抹护肤乳液后以波长300~400 nm的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 A,UVA)模拟日光紫外照射致损伤;观察皮肤外观损伤表现;用试剂盒法测定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结果仪器测试标准SPF15,对照14.7±2.1,宝乐果护肤乳液17.7±1.6,宝乐果+阳性对照组21.0±1.0。体内实验SPF值宝乐果组14.1±1.0,阳性对照组13.8±1.8,宝乐果+阳性对照组17.2±2.0。动物皮肤外观同基质组相比,涂抹照射7 d后,宝乐果组有轻度红斑少量角质化皱纹,但未脱皮。宝乐果+阳性对照组红斑较浅无角质化。涂抹照射14 d后,宝乐果组和宝乐果+阳性组皮肤角质化和红斑渐渐消失同空白对照组。皮肤匀浆测试同基质组比,宝乐果组小鼠皮肤匀浆中SOD含量明显增加(P0.05),宝乐果+阳性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宝乐果组小鼠皮肤匀浆中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宝乐果+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体内体外试验中,新食品原料宝乐果配制的护肤乳液具有优良的防晒效果和明显地增强晒后损伤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获得体外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对盐酸沙拉沙星(sarafloxacin hydrochloride)的活性耐药菌株,研究诱导其产生耐药的盐酸沙拉沙星最低浓度,为评价食品中沙拉沙星残留导致的微生物耐药提供依据。方法设置盐酸沙拉沙星0.001、0.002 5、0.005、0.025、0.05、0.1μg/ml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NaOH溶剂对照组,采用NCCLS法测试最小抑菌浓度,对鼠伤寒沙门菌进行耐药诱导,耐药判断为≥8×MIC(0.25μg/ml)。对产生耐药的鼠伤寒沙门菌的gyr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焦磷酸凝胶测序法鉴定gyrA基因常见5个位点观察突变。结果盐酸沙拉沙星在0.005μg/ml水平传到第10代时,MIC增大32倍,抑菌浓度增加到1μg/ml,耐药菌增殖停止;传到第25代时,鼠伤寒沙门菌gyrA基因Ser83位点发生突变,获得多株稳定、有生物活性的耐药菌株。沙拉沙星浓度≥0.025μg/ml时,细菌不生长;沙拉沙星浓度≤0.002 5μg/ml时细菌生长,不产生耐药。结论沙拉沙星浓度为0.005μg/ml时可体外诱导鼠伤寒沙门菌产生耐药,经传代后获得具生物活性的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9.
以苹果酒风味的柔和指数为指标,对添加肠膜明串珠菌后的苹果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LF)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温度、pH和肠膜明串珠菌接种量等因素会影响MLF后的苹果酒柔和指数;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实验确定了苹果酒MLF的适宜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1.78℃,pH 3.53,肠膜明串珠菌接种量4.65%(v/v),按该工艺生产柔和指数从2.73提高到3.54,苹果酒的风味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呼和浩特水务局为例,阐述了水利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