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碱处理、偶联剂处理以及碱–偶联剂复合处理对洋麻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将其与聚丙烯(PP)纤维复合,采用非织造–模压工艺制备了PP/洋麻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上述3种表面改性方法对洋麻纤维强度及其复合材料弯曲与剪切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洋麻纤维表面改性前后的形貌变化及其与PP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状况。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洋麻纤维的拉伸强度均降低,但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及层间剪切强度均提高,表明这3种改性方法均提高了洋麻纤维与PP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碱处理可去除纤维表面的果胶成分,使纤维束变得松散,使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及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较未表面改性时提高了21%和169%,但弯曲弹性模量降低了21%;偶联剂处理则使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和层间剪切强度较未表面改性时提高了23%,7%和160%;碱–偶联剂复合处理兼顾了碱处理和偶联剂处理的优点,使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较未表面改性时提高了26%,18%和572%,综合性能最佳。SEM结果表明,碱–偶联剂复合处理后,复合材料中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任子龙  刘杰 《计测技术》2007,27(5):46-48
介绍了信号发生器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实现方法,着重介绍了软件系统的结构、设计思路及设计的难点.该自动测试系统的软件基于Visual Basic 6.0编写,并通过GPIB口实现与仪器间的通信,自动完成数据处理及生成文档.该测试系统实用、高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采用碱处理、碱-偶联剂联合处理对竹原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通过缝合-模压工艺制备了单向连续竹原纤维/不饱和聚酯树脂(BF/UP)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表面改性方法对BF/UP复合材料静态、动态力学性能、吸水性能等的影响,并用SEM、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了改性处理后纤维的表面及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情况。结果表明:经过不同表面处理后BF/UP复合材料的性能均有所改善。当采用5wt%碱-3wt%偶联剂联合处理时,BF/UP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优,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剪切强度较未处理的分别提高了34.29%、15.95%、11.26%、29.39%;复合材料存储模量(33℃)较未处理的提高了63.80%,损耗因子有所降低;BF/UP复合材料24h、720h吸水率较未处理的分别减小了55.35%、27.32%。SEM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后竹原纤维表面杂质减少,附着了一层偶联剂膜,BF/UP复合材料中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更好。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苎麻纤维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所测试的性能有纤维长度、细度、回潮率、单纤维强度、表面摩擦系数、接触角、表面形貌等基本性能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含量(VOC)测定。论文所表征的苎麻纤维物理、力学及VOC性能可为苎麻纤维的产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主要对苎麻纤维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所测试的性能有纤维长度、细度、回潮率、单纤维强度、表面摩擦系数、接触角、表面形貌等基本性能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含量(VOC)测定。论文所表征的苎麻纤维物理、力学及VOC性能可为苎麻纤维的产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非织造-热压工艺制备了汉麻纤维增强聚丙烯(HF/PP)复合材料。采用热重-质谱联用仪(TG-MS)研究了HF/PP复合材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释放来源及汉麻经聚乙烯醇(PVA)改性和尿素改性对HF/PP复合材料VOC释放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两种改性方法对HF/PP复合材料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F/PP复合材料中的VOC主要来源于汉麻纤维,改性后的HF/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相比未处理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尿素改性后,HF/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较未处理时分别提升了19.32%和15.04%。PVA改性后,HF/PP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弯曲模量和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相比未改性时分别提升了17.72%、15.94%和24.72%。改性后HF/PP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和VOC释放相较未处理时均得到了优化:PVA改性后HF/PP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最优,三个阶段总活化能较未处理时提高了121.99%,达到了392.56 kJ·mol-1,并且HF/PP复合材料热稳定性与界面性能密切相关;尿素及PVA改性后HF/PP复合材料的总VOC(TVOC)释放量相较未处理时均降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碱处理对洋麻纤维进行了表面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碱处理(1wt.%、2wt.%、3wt.%)对洋麻纤维的直径、拉伸强度、表面摩擦系数、表面基团及微观形貌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的碱处理浓度为1wt.%,经过处理后的洋麻纤维直径降低了17.11%,为67.73μm;拉伸强度提高了11.87%,达到了397.75MPa;表面摩擦系数达到了0.1021。红外光谱和SEM研究表明,碱处理后洋麻纤维表面的果胶、木质素等非纤维素物质被去除,表面粗糙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洋麻和对位芳纶为原料,以5种洋麻/芳纶混纺纱线为研究对象,使用蒸馏水、5%氢氧化钠和5%盐酸分别处理混纺纱线,研究蒸馏水、酸、碱对混纺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蒸馏水及5%酸碱溶液处理后,纱线的线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酸的影响最大;洋麻/芳纶混纺纱线经过酸碱处理后强度损失率比纯芳纶纱线小;随着洋麻含量的增加,纱线强度的损失率减小。  相似文献   
9.
将玻璃纤维掺入稻壳粉/非医疗回收塑料秸塑复合材料中,制备出具有增强效果的环保型秸塑复合材料,探讨玻璃纤维的长度和含量对秸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玻璃纤维加入量和长度的增加,秸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加然后降低的趋势,当玻璃纤维的含量为23%,长度为6mm,同时采用3%的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稻壳粉/非医疗回收塑料秸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分别为16.27MPa、1241.14MPa、19.91MPa、1207.21MPa。通过观察复合材料断口的SEM图片,表明玻璃纤维的拔出为秸塑复合材料主要的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EP)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制备低成本耐磨材料,选用纳米SiO2粒子和竹纤维(BF)等作为填料,制备了纳米SiO2-BF/EP复合材料。通过摩擦磨损测试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和SEM研究了纳米粒子和纤维对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热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独加入BF后,BF/EP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较同条件下的纯EP大幅度降低,最多可降低71%;同时加入SiO2纳米粒子和BF后,对纳米SiO2-BF/EP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体积磨损影响显著,玻璃化转变温度比纯EP提高了11℃,达到了124℃,体积磨损较同条件下的纯EP下降了约7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