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06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他扎罗汀在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3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他扎罗汀治疗组及对照组.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外用他扎罗汀治疗前后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在银屑病治疗组皮损中,可见PML不仅表达于基底层(86.96%),且以灶状表达于基底上层(78.26%);他扎罗汀治疗后14d全层几乎无PMLmRNA表达(基底层为8.69%,基底上层为4.35%)。对照组处理前后PML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他扎罗汀可能通过下调进行期银屑病表皮中PML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8岁,于1989年8月以蕈样肉芽肿(MF)伴发慢性脓皮病收住我院,患者一年前无明显原因感觉全身持续剧痒,搔抓后出现片状红斑糜烂,当时按湿疹治疗好转,但因反复发作致部分皮损变为暗红色浸润性斑块,躯干处皮损逐渐隆起呈肿块或溃烂溢脓,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3.
应用皮损内注射α-干扰素合并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的方法,对40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肌肉注射干扰素并激光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以,认为皮损内注射干扰素能明显提高治疗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及其蛋白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组织、进行期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区PML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MLmRNA和蛋白不表达(阴性);在非皮损区,PMLmRNA和蛋白在基底层和基底上层细胞核内低表达(52%,36%);在银屑病皮损周边PMLmRNA和蛋白在基底层和基底上层细胞核内呈灶状表达(72%,64%);在银屑病皮损中心表皮中,PMLmRNA和蛋白高表达(96%,88%)。结论PML基因和其蛋白在银屑病表皮中的过表达提示,PML基因可能与银屑病表皮细胞的过度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基因组为一松驰环状、部分双链DNA(RC-DNA)。在其负链的5与3端之间存在一缺口。当HBV进入宿主细胞后,基因组转变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我们根据HBV-RC-和CCC-DNA的结构特点,设计了PCR区别RC-和CCC-DNA。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区别两种形式的HBVDNA》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PML基因对角质形成细胞(KC)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PML基因重组腺病毒的转导效率,观察培养人KC中PML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及表达时间,MTT法检测PML基因转染后人KC的生长状况,观察转染PML基因后KC的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腺病毒滴度为100MO I时被转染的人KC可达100%,Ad-PML基因转染的人KC能高效表达PMLmRNA和PML蛋白,表达时间可持续2周以上,PML基因对人KC体外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腺病毒介导的PML基因能在人KC中高效稳定地表达,能显著抑制人KC的体外生长,PML生长抑制因子有可能用于银屑病等皮肤病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8.
患者43岁,为一同性恋男性。因间歇性发热、头痛和皮肤起无痛性丘疹持续1月入院,既往有梅毒和抑郁症病史。1年前患者作 HIV 抗体试验阳性。查体:体温37.8℃、苍白疲乏,面、颈及手足可见散在的圆形坚实丘疹,肤色,中央呈脐凹状,全身淋巴结肿大,肝中等度肿大,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眼底镜检查可见渗液和出血。化验 Hb 10.4g/dl,WBC 2500/mm~3,BPC 15.2万/mm~3,CD4~+/CD8~+为1%/40%,血清中发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