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神经系统症状的婴幼儿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特点。 方法 分析12例婴幼儿期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同时对其中5例进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2例进行皮肤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及电镜检查。 结果 12例患儿就诊年龄2 ~ 18个月,中位数8.6个月。在出现神经症状前,多表现为色素脱失斑、侧脑室室管膜下结节/脑室壁结节、心脏横纹肌瘤和肾脏多发囊肿。5例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均表现为色素环结构完整,无缺失,折光变暗,边缘不清晰。组织病理检查:基底细胞色素颗粒及黑素细胞局灶减少;电镜检查:基底层黑素细胞胞质中可见正常数量黑素颗粒。 结论 婴幼儿期的结节性硬化在出现神经症状前,主要表现为色素脱失斑,临床上易与白癜风相混淆,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可以作为与色素减退类疾病相鉴别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3岁6个月。右臀部皮疹3年,局部曾有蚊虫叮咬史。皮损特征为边界清楚的紫红色溃疡性斑块。病理显示为结核样肉芽肿改变,抗酸染色阳性。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予口服利福平联合克拉霉素治疗3个月,皮损愈合。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14岁。左下肢线状萎缩斑3年余。皮肤科情况:左下肢见线状轻度萎缩斑,沿Blaschko线分布,表面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细胞轻度不规则增生,基底层灶状色素沉着,真皮浅层血管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无增粗、致密和均质化。诊断: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相似文献   
4.
特应性皮炎患儿皮损局部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特应性皮炎(AD)患儿皮损局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带菌率及其分泌外毒素的情况,探讨金葡菌及其分泌的外毒素在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AD皮损局部分离金葡菌,反向被动乳胶试验方法检测其外毒素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D患儿无论是皮损局部还是非皮损区金葡菌带菌率明显升高(P值均<0.01),且与疾病严重性呈正相关性(P<0.01).但AD皮损局部的金葡菌与对照组金葡菌相比,两者分泌外毒素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皮损局部的金葡菌是否分泌外毒素与疾病严重性无直接相关性(P>0.05),但伴有血清总IgE水平升高的AD患儿,疾病相对较重(P<0.01).结论 AD患儿皮损区金葡菌带菌率为43.24%,其中47.46%分泌外毒素,以金葡菌肠毒素B(SEB)最常见.  相似文献   
5.
白癜风治疗方法较多,308 nm准分子激光凭借起效快、疗效高及副作用小等优势而迅速应用于临床。其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不清,可能通过诱导皮损处浸润的淋巴细胞凋亡而取得疗效。联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白癜风效果比单独应用308 nm准分子激光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特应性皮炎(AD)患儿及其家庭其他成员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Chamlin等研制的特应性皮炎患儿及其家庭其他成员的生活质量调查表对该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及其家庭其他成员的生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生活质量。结果皮肤瘙痒、搔抓、睡眠障碍及饮食受限在AD患儿中普遍存在;筋疲力尽、睡眠剥夺及对皮肤状况的不安为困扰AD患儿家长的主要问题。结论该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及患儿家庭的生活严重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儿童食物过敏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诊断与治疗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我国临床医师对儿童食物过敏的认识存在问题,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不足和过度并存,基于目前国内外的指南和相关研究证据,在诊断、治疗、预后、预防4个方面共16个临床热点问题给予推荐意见,制订诊疗管理流程图,目的在于提高我国儿童食物过敏规范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35d,因面部,躯干红斑32d,渐增多,于2003年9月15日到我院皮肤科就诊,患儿出生后3d即见颜面,肩部出现片状红斑,无发热,吐奶,腹泻及黄疸等症状,未予治疗,皮疹逐渐增多,波及全身,略有腹胀,二便未见异常,患儿出生体重量3.5kg,生后无窒息,Apgar评分10分,生后母乳喂养到今。  相似文献   
9.
幼儿急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幼儿急疹 (exanthemasubitum ) ,又称婴儿玫瑰疹 (rose olainfantum) ,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皮肤病 ,其特点为 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高热 3~ 5天后 ,体温突然下降 ,同时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1 病因本病在 2 0世纪 5 0年代即怀疑为病毒感染引起 ,但一直未分离出致病病毒。 1988年Yamanishi首先自 4名幼儿急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出人类疱疹病毒 6型(HHV 6 )。目前的研究已证实 ,HHV 6分A、B两个亚型 ,幼儿急疹大部分是由HHV 6B亚型感染引起。国外研究发现 ,87%的 1个…  相似文献   
10.
大约1/3中到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存在食物过敏,但食物过敏是否会诱发或加重特应性皮炎患儿的湿疹样皮损仍存在争议.食物过敏可以诱发特应性皮炎患儿的两种反应,非湿疹样反应和湿疹样反应.前者为IgE介导,诊断相对比较简单,多数情况下借助病史、皮肤点刺试验及特异性IgE抗体水平等即可明确诊断.后者为细胞介导,诊断必须借助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如果没有条件做食物激发试验时,也可以借助诊断性的饮食回避来明确可疑过敏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