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生长阻滞和DNA损伤基因(Gadd45a)mRNA的表达水平及Gadd45a蛋白在皮损中的表达部位,探讨其在寻常型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及20例健康对照皮肤组织,RT-PCR法检测Gadd45a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add45a蛋白的表达部位,并进行比较。结果:RT-PCR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皮肤比较,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Gadd45a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4.51±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add45a蛋白主要表达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胞浆中,在寻常型银屑病病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棕黄色颗粒,在健康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为阴性或者偶见。结论:Gadd45a的高表达可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良性异常增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harpin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的表达及其与PASI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harpin在寻常型银屑病及正常皮肤内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harpin 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较正常皮肤内表达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Sharpin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高表达,且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平均染色得分亦高于正常皮肤(P值均0.05)。此外,Sharpin蛋白表达与治疗前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呈正相关(r=0.83,P0.05)。结论:Sharpin蛋白可能参与了银屑病发病机制,对提示银屑病病情及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一般型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PLCA)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总结我院11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一般型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皮损特点、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11例均为成人期发病。首发部位均在四肢,9例日晒后加重,7例伴有苔藓样丘疹,3例伴有水疱,3例有家族史。结论:在临床中,表现为皮肤异色、苔藓样丘疹,首发于四肢,无智力低下和身材矮小,需考虑一般型PLCA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鼠皮肤Toll 样受体(TLR)2和TLR4在抗孢子丝菌早期免疫阶段的表达。 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ALB/c小鼠皮肤早期免疫阶段的TLR2和TLR4 mRNA表达水平,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两者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孢子丝菌分生孢子接种小鼠皮肤后,TLR2 mRNA转录水平在6 h后逐渐升高至对照组的18.8倍,24 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34倍;TLR4 mRNA转录水平在6 h内达高峰,为对照组的56.7倍,此后逐渐下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孢子丝菌处理组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及巨噬细胞均可表达TLR2和TLR4蛋白,对照组不表达。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TLR2和TLR4参与了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巨噬细胞对孢子丝菌的识别,有助于免疫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类几丁质酶3蛋白1在申克孢子丝菌刺激后的表达和作用研究。方法 通过测定巨噬细胞与申克孢子丝菌共孵育时杀菌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不同时间点巨噬细胞的类几丁质酶3蛋白1 mRNA表达水平,同时体外实验检测类几丁质酶3蛋白1对申克孢子丝菌的抑菌作用,同时采用空白对照和白念珠菌阳性对照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巨噬细胞可吞噬杀灭申克孢子丝菌分生孢子,也可吞噬阳性对照白念珠菌酵母相细胞。巨噬细胞类几丁质酶3蛋白1 mRNA表达水平在申克孢子丝菌组和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作用于阳性对照的白念珠菌组的巨噬细胞类几丁质酶3蛋白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体外实验显示类几丁质酶3蛋白1 对申克孢子丝菌分生孢子的无明显抑制作用,对白念珠菌繁殖却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申克孢子丝菌未能诱导巨噬细胞表达类几丁质酶3蛋白1 抑制其增殖从而逃逸清除,而白念珠菌感染可上调巨噬细胞类几丁质酶3蛋白1 表达从而抑制其增殖减轻感染,这可能是申克孢子丝菌特有的致病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Laboratory and Stardards Institute,CLSI,原名NCCLS)于2003年出版了关于产孢丝状真菌的液体培养基稀释法(微量法与多量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1],规范了不包含皮肤癣菌在内的丝状真菌的药敏试验条件,如接种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治疗后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和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32例银屑病患者,其中13例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19例使用依那西普治疗。英夫利西单抗组第0、2、6周各用药1次,此后每隔8周用药,于每次用药前检测患者ANA、抗dsDNA抗体及ENA的情况和临床症状的变化。依那西普组每周用药2次,每3~6个月检测患者ANA、抗dsDNA抗体及ENA的情况和临床症状的变化。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75、疾病活动评分(DAS)28评估临床疗效,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NA水平,免疫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抗dsDNA抗体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抗ENA抗体水平。结果32例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32例抗TNF?α治疗的患者中有7例(21.9%)出现自身抗体,其中英夫利西单抗组中4例治疗(8.3±5.1)个月后出现自身抗体,3例ANA阳性,3例ENA阳性;依那西普组中3例治疗(9.0±3.0)个月后出现自身抗体,3例ANA阳性,1例ENA阳性。结论部分银屑病患者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治疗后可出现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耐伊曲康唑申克孢子丝菌的超微结构特征,为申克孢子丝菌的临床鉴定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使用玻片法培养申克孢子丝菌,处理后在电镜下观察、拍照及测量.结果 孢子丝菌标本图像清晰立体,可见假轴状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通常为孤立、直立生长,圆锥顶端相对,沿着菌丝轴增殖扩散,形成群集的细齿状的分生孢子链,分生孢子链较长,可弯曲.分生孢子为卵形,细长,约2.0 μm×3.5 μm大小,透明,表面不光滑,有不规则凹陷.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为申克孢子丝菌临床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预测申克孢子丝菌cDNA中编号为Locus_168_Contig_1序列编码的基因及蛋白质结构、功能特征,并进行分子克隆。 【方法】 利用NCBI及Expasy网站提供的BLASTx、SignalIP、InterPro Scan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判断其是否为全长编码序列、同源序列名称,并分析其结构、定位及功能等;将其中的全长编码区利用PCR方法进行扩增后克隆到pET-30a(+)载体,测序验证。 【结果】 该序列是亚精胺合成酶(SPDS)的同源基因,全长序列为1062 bp,包含完整的编码区190 ~ 1 062 bp,编码291个氨基酸,在GenBank中,其与粗糙脉孢菌的SPDS基因同源性最高,达88%。理化性质预测其编码蛋白疏水性高;无质体、线粒体等定位序列,不存在跨膜螺旋结构,为非分泌型蛋白。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与粗糙脉孢菌同源性最高;PCR扩增及测序结果证实目的基因成功克隆进入pET-30a(+)质粒。【结论】 获得申克孢子丝菌SPDS的基因及蛋白结构、功能特点,构建了其重组表达质粒,将为进一步明确其在孢子丝菌病中的致病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XO)选择性抑制剂,通过降低血尿酸盐浓度发挥作用。研究认为非布司他在治疗痛风方面较别嘌醇相比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目前较少由非布司他引起的药疹病例。本文报道了1例口服非布司他3天后出现药疹的痛风患者,对患者进行HLA-B*5801检测,提示HLA-B*5801等位基因(+),表明非布司他及别嘌醇不存在交叉过敏,使用非布司他前检测HLA-B*5801可能对不良反应发生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