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心理治疗对银屑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92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给予同样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问卷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观察SCL-90量表中各因子得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经心理治疗后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强迫症状等方面的心理异常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各因子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观察组痊愈率、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适当的心理治疗可改善银屑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中药对酶氨酸活性影响,用中药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蘑菇酷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六味地黄丸及其组方中药对酶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六味地黄丸组酷酸酶活性降低(水提物P〈0.05,醇提物P〉0.05),其组方中药水提物熟地、丹皮组酷氨酸酶活性增高,茯苓、山药、山茱萸降低;醇提物中丹皮、泽泻增设,茯苓、山药、山茱萸降低。结论:六味地黄丸使酷氨酸酶活性降低(水提物);六味地黄丸组方中药熟地、丹皮使酷氨酸酶活性增设,茯苓、山药、山茱萸使酷氨酸酶活性降低,泽泻组水提物增高、醇提物降低。  相似文献   
3.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维生素B1、B12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利用美能(复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美能,深圳健安医药有限公司经销,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生产)联合维生素B1、B12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复方甘草酸苷对银屑病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方甘草酸苷是以β-甘草酸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最新研究发现它具有抗补体活性和调控细胞凋亡的作用。片剂主要成分为甘草酸-胺35mg(含甘草酸25mg)、甘氨酸25mg、DL-蛋氨酸25mg。我们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5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同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IL-2受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慢性、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是性病门诊和妇科门诊常见、多发病.我们于1995年6月~2000年6月采用伊曲康唑口服加达克宁栓阴道深部塞入治疗慢性、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3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硬皮病属于结缔组织疾病 ,是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或硬化 ,以及小血管痉挛最后发生萎缩为特征的疾病。本病中医学归属“皮痹疽范畴”。活血化瘀是相应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 ,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 ,血瘀患者可有全身或局部微循环障碍。本文以硬皮病患者为对象 ,观察其甲皱循环指标变化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 本组 40例硬皮病患者 ,年龄 8~ 5 6岁 ,其中 8~ 18岁 10例 ,19~48岁 2 2例 ,49~ 5 6岁 8例。系统性硬皮病 8例 ,局限性硬皮病 32例 ,男 9例 ,女31例 ,男女之比为 1:3.4。发病年龄 ,局限性硬皮病多…  相似文献   
7.
性传播疾病的灰色预测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性行为特征、性观念及性态度等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性传播疾病 (STD)在我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 ,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 ,对性病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测 ,为性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达到控制 STD的目的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拟据现存的统计资料 ,运用灰色预测模型 ,对聊城市的性病患者人数进行预测。 1 资料来源  统计资料取自聊城市防疫站 1994年~ 1998年聊城市性病患者统计数据 (见表 1)。表 1  1994年~ 1998年聊城市性病患者治疗统计年  份 19941995 199619971998治疗人数 2 75 4…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及外周血单胺类物质的改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研究心理因素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单胺类物质在银屑病心理因素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揭示心理因素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某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和A塑性格问卷评估患者的心理因素;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基吲哚乙酸(5-HIAA)等单胺类物质的含量。结果:银屑病组有各种生活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1)。银屑病患者总体倾向为弱A型性格,其A型性格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银屑病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IA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A型性格患者3种单胺类物质含量均高于B型性格者;不同皮损严重程度的患者单胺类物质含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PASI评分值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IAA含量之间均有相关性(P<0.001),患者血清单胺物质含量随PASI评分值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心理因素是银屑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单胺类物质是心理因素导致银屑病发病的中间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8岁.因全身起紫斑点10天就诊.患者于就诊前10天因不明原因咽部痛,继而发热39℃,伴双下胶起斑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