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医学摄影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皮肤性病学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医学摄影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克服了传统皮肤病教学的局限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了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1岁5个月。躯干四肢丘疹、斑丘疹半年。组织病理特征符合慢性苔藓样糠疹,给予口服罗红霉素及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后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总结透明细胞丘疹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2014年11月至2022年3月诊断的57例透明细胞丘疹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57例患儿中,男30例,女27例;年龄6个月至7岁10个月;发病年龄1 ~ 74个月,39例(68.4%)于婴儿期发病;病程1 ~ 84个月。皮疹主要表现为粟粒至黄豆大小类圆形白色斑疹或1 ~ 2 cm短条状白色斑疹。49例(85.9%)皮疹数量 < 20个。好发部位依次为下腹部(35例,61.4%)、胸前或上腹部(34例,59.6%)、腋前或腋下(17例,29.8%)、外阴(11例,19.3%)。胸前或上腹部、腋前或腋下的皮疹以短条状白色斑疹相对多见[23/34例(65.7%)、10/17例],下腹部皮疹以类圆形白色斑疹占明显优势[30/35例(85.7%)],外阴皮疹都表现为类圆形白色斑疹。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基底层或基底层上方散在的胞质丰富淡染体积稍大的细胞,这些细胞CK7阳性、癌胚抗原阳性和过碘酸希夫染色阳性。结论 透明细胞丘疹病患病年龄小,下腹部和外阴的皮疹大多是类圆形白色斑疹,胸前或上腹部、腋前或腋下的皮疹以短条状白色斑疹相对多见,有较强的临床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部分水解清蛋白配方粉(pHF-W)预防过敏性疾病家族史阴性婴儿(非高危儿)湿疹发生的成本-效果关系。方法 以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出生的5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 皮肤科就诊记录及电话回访记录等随访婴儿1岁内湿疹发生情况及诊治相关费用。比较两种不同喂养方式: pHF-W与普通标准配方粉(SF)喂养组预防非高危儿湿疹的成本-效果关系。其中婴儿湿疹由皮肤专科医生根据中国湿疹诊疗标准确诊。结果 至12个月时, 非高危儿湿疹总发生率为54.0%(27/50); 采用pHF-W 喂养与 SF 喂养对非高危儿湿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 vs. 56.3%, P>0.05)。与SF相比, 采用 pHF-W 喂养预防非高危儿湿疹不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关系,成本-效果比 SF 喂养者高2003.2元/人。结论 采用pHF-W对预防非高危儿湿疹发生可能无疗效, 且在目前情况下不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侵袭性念珠菌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但该病缺乏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方法。本文综述了一些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非培养方法,包括:白念珠菌抗原测定、抗白念珠菌某些特殊抗原抗体的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中的念珠菌DNA以及白念珠菌代谢产物的测定。这些方法将为临床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尼克霉素Z与氟康唑或特比萘芬抗白念珠菌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HIV感染者的增多,危及生命的真菌感染迅速增加.为了提高抗真菌药物的疗效,减少耐药的发生,我们进行了尼克霉素Z与氟康唑和特比萘芬联合体外抗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体外联合用药对白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特应性斑贴试验(APT)在诊断特应性皮炎(AD)患儿食物过敏中的价值.方法 以中国儿童最常见的过敏食物--鸡蛋、牛奶为抗原,同时采用APT和皮肤点刺试验(SPT)对68例AD患儿进行鸡蛋和牛奶变应原的诊断性检测,并以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验证.结果 本组68例AD患儿中,经食物激发试验证实鸡蛋过敏58例(85.3%),牛奶过敏40例(58.8%),两者同时过敏34例(50.0%).98例阳性食物激发试验47例表现为迟发反应,10例为速发反应,41例为混合反应.APT诊断鸡蛋(牛奶)过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与食物激发试验的一致率分别为96.6%(67.5%)、90.0%(82.1%)、98.2%(84.4%)、81.8%(63.9%)和95.6%(73.5%),而SPT为37.9%(30.0%)、100.0%(89.3%)、100.0%(80.0%)、21.7%(47.2%)和47.1%(54.4%).APT诊断迟发反应的阳性率显著高于SPT(P<0.01). APT、SPT联合与APT单独应用在诊断鸡蛋和牛奶过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联诊断与APT单独诊断敏感性比较:鸡蛋x2=0.509,牛奶x2=0.549,P>0.05;串联诊断与APT单独诊断特异性比较:鸡蛋P=1.000,牛奶x2=3.514,P>0.05).结论 APT对以迟发反应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食物过敏的诊断价值显著优于SPT.联合APT和SPT较之单独应用APT并不能提高诊断AD鸡蛋/牛奶过敏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瘤(HVLL)于1986年最初被Oono T等描述为“种痘样水疱病与恶性淋巴瘤的共存体冶。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将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瘤(HVLL)归入儿童EB病毒(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而术语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HVLPD)被引入2016年WHO 淋巴肿瘤分类[中,经典种痘样水疱病(HV)、重症种痘样水疱病、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瘤共同构成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谱系,从淋巴瘤到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重新分类是为了体现该疾病谱的广泛性,包括偶发缓解的惰性病例。现就HVLPD 的临床特点、病因、病理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7岁10个月。因全身出现皮疹1个月就诊。1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下腹部出现多个红色丘疹,3 ~ 4 d后皮疹延及胸背部,10 d后面部、四肢出现类似皮疹,1周前皮疹明显增多,表现为全身泛发的多数密集分布粟粒至绿豆大小红色、暗红色丘疹和斑丘疹,多数瘀点。无瘙痒感,无发热,无皮肤黄染,无鼻衄、牙龈出血,无头晕、乏力。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考虑病毒感染?皮肤过敏?予左西替利嗪、复方甘草酸苷口服,外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