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头发纤维聚集态结构与拉伸性能的关系,为毛发疾病治疗和头发护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42例汉族人的头发样品,使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头发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使用强力试验机检测头发纤维分别在干湿状态下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结果:头发纤维的结晶度为(28.82±2.60)%,取向度为(76.0±1.5)%。头发纤维在干态下断裂强度为(1.84±0.28)cN/dtex,断裂伸长率为(72.774±4.272)%;湿态下断裂强度为(1.46±0.21)cN/dtex,断裂伸长率为(70.018±4.412)%。干态与湿态下头发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头发纤维的结晶度、取向度与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呈正相关。结论:头发纤维的聚集态结构与其拉伸性能呈正相关,结晶度、取向度越高的头发样品其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越高,具有更强的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2.
31例成年男性头发生长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男性头发的生长特性.方法 将31名志愿者头皮顶部及颞部各剃去约1.2 cm×1.2 cm范围内的头发;间隔7天后对上述部位微距照相,分析图像,得到头发密度及头发生长速度;拔取观察部位的头发,显微镜下测量头发尖端、中部及根部的直径.结果 31例成年男性头发密度为(132±42)根/cm2,顶部的头发密度显著高于颞部(P<0.001).头发生长速度为(461±44)μm/d,颞部的头发生长速度显著高于顶部(P<0.01).头发直径为(97±9)μm,顶部和颞部之间头发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发尖端、中部及根部之间直径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白人和非洲人相比,中国成年男性头发的密度较低,但头发生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华东地区汉族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和5α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101例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和104例健康对照,抽取外周血后分离纯化出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研究雄激素受体基因1号外显子Stu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Ⅰ型5α还原酶(SRD5A1)和Ⅱ型5α还原酶(SRD5A2)基因多态性,微卫星扫描分析1号外显子CAG和GGC重复序列的多态性.结果 雄激素受体基因1号外显子Stu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在汉族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雄激素受体基因的CAG重复序列多态性分布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GGC重复序列多态性分布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短CAG/短GGC分别在病例与对照组中占25.53%和46.88%(P=0.002),长CAG/长GGC分别占42.55%和19.79%(P=0.001).未发现SRD5A1及SRD5A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出现的频率不同(P>0.05).结论 雄激素受体基因GGC重复序列以及CAG/GGC重复序列多态性与汉族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有明显关系.而5α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汉族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41例汉族青年头发的物理化学特性,为毛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收集41例上海地区汉族青年的头发样品,使用氨基酸与多肽分析仪进行氨基酸定量分析,使用电镜观察并测量头发表面及横断面形态,应用偏光显微镜测量头发的吸水径向膨胀特性,应用纤维强力试验机检测头发的拉伸性能.结果:本研究中汉族青年头发的横截面短径为(83±9)μm,长径为(103±11)μm,横截面积为(6749±1215)μm2,椭圆率为(82±9)%.头发的吸水径向膨胀率为(9.7±2.2)%.头发的拉伸断裂强力为(1.577±0.240)N,断裂伸长率为(68.8±5.1)%.头发的氨基酸含量、横截面形态、吸水径向膨胀率及拉伸性能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汉族青年头发的横截面形态接近圆形,头发横截面积较大,显示出较高的吸水径向膨胀率以及较强的拉伸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女性型秃发的治疗包括非雄激素依赖性药物、抗雄激素药物的应用和植发等方法。目前广泛应用的米诺地尔溶液属于非雄激素依赖性药物。抗雄激素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经典的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醋酸环丙孕酮等,这类药物可以阻止睾酮及双氢睾酮与受体结合;另一类则是通过抑制5α还原酶来调控毛囊周围雄激素水平,如非那雄胺、度他雄胺等。除此之外,还有植发治疗、激光治疗、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脂肪组织干细胞等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华山医院自制制剂芪白颗粒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赋形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分配至芪白颗粒组(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对照组)。共入组272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每组患者136例。试验组患者口服芪白颗粒,联合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对照组患者口服模拟冲剂,联合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受试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各随访1次,记录活动性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复色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第12周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芪白颗粒组能控制白癜风的发展,有效率84.56%,安慰剂组活动性评分有效率为44.8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芪白颗粒组服药12周后中医症候改善的有效率为80.88%,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39.7%(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靶皮损均有不同程度的复色,芪白颗粒组复色率77.21%,安慰剂组复色率53.67%。结论:芪白颗粒对进展期白癜风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不良反应小,但中药起效相对较慢,治疗周期比较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斑秃发病的临床特点及伴发疾病分析。方法收集本科门诊2006年1月-2008年5月确诊的斑秃患者,以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伴发疾病情况,包括斑秃发病年龄、病程、严重程度、家族史和复发情况等,用SPSS13.0软件分析。结果 655例斑秃患者,男320例,女335例,平均年龄(38.4±12.4)岁,平均病程(14.8±35.7)个月,88例(13.44%)为全秃/普秃,84例(12.82%)家族史阳性,195例(29.77%)斑秃反复发作。655例患者中,190例(29.01%)除斑秃外,还伴发至少1种过敏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仅伴过敏性疾病者123例(18.78%)。未发现伴发疾病与性别、发病年龄、病程、斑秃类型、既往史及家族史相关联(P>0.05)。全秃/普秃更易伴发过敏性疾病,包括湿疹、荨麻疹、哮喘和药物过敏(P=0.004),与无伴发过敏性疾病的斑秃患者相比,伴发者发病更早(P=0.033)。结论斑秃与伴发的其他疾病可能有着相同的遗传学、免疫学基础,不同的伴发疾病可能对斑秃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毛发图像分析技术是一种客观定量地评估毛发生长情况的方法,具有非侵入性、完整性、精确性及可重复性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地用于毛发基础研究和临床药物研究.近年来,研究者尝试将数字成像分析系统与之结合,以使该技术趋于计算机化和标准化.目前,毛发图像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相关毛发研究领域公认的评估毛发生长状况的标准方法,但在实现可靠的计算机化测量以及降低测试成本两个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影响雄激素源性秃发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和临床分级。方法采用Ham ilton-Norwood hair loss Scale以及Ludw ig Scale分级法,对526例门诊病例进行雄激素源性秃发的分级评估,并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 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调查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每项指标分没有、轻微、严重、非常严重4个档次,分别赋值0、1、2、3,得出生活质量分值。结果年龄和临床分级的分组DLQ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病程、家族史等因素的分组DLQ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雄激素源性秃发患者而言,年龄越轻、病情越轻则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大,应当及早给予积极治疗,并加大宣传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