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炎性痔是肛肠科常见的急症 ,临床发病突然 ,病人痛苦较大 ,中药外洗以其良好的疗效和易接受的实用性 ,成为其治疗的主要手段 ,探索优良的配方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目标。我科自拟三黄熏洗汤治疗炎性痔患者 2 12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 2 96例患者 ,其中门诊观察 90例 ,病房观察 2 0 6例 ,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的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标准[1] 。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Ⅲ期内痔嵌顿及其前三者特征之混合痔 ,且有局部红肿、胀、疼、灼热等特征。 2 96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12例 ,男 110例 ,女 10 2例 ;年龄 18…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患者红细胞免疫及调节因子与胸腺肽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机理。方法 按照郭峰与刘景田等建立及改进方法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并用胸腺肽治疗。结果 尖锐湿疣治疗前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明显降低,而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明显升高。经胸腺肽治疗后以上指标趋于正常。治疗后3个月未复发者31例。结论 提示尖锐湿疣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胸腺肽治疗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采用5-氟脲嘧啶注射液(5-FU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33例瘢痕疙瘩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 76岁,主因"间断发热10天"于2010年8年21日就诊本院急诊科. 现病史: 患者15天前于外院行鼻黏膜及双上颌窦根治术,10天前(术后5天)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5℃,发热前伴畏寒、寒战,咳嗽、咳少量白痰,以下午及晚上为著.  相似文献   
5.
食管结核1例     
病人男,24岁。吞咽困难半月。X线吞钡检查见食管中段左后壁3cm×4cm充盈缺损,边缘锐利,部分粘膜有小龛影,钡剂通过滞缓。胃镜检查:进镜28cm见食管左后壁有一较光滑隆起,约2.5cm×3.5cm,广基无蒂,表面有多个浅表糜烂伴充血水肿。1989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咪唑斯汀、西替利嗪对红斑丘疹渗出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随机双盲法对124例红斑丘疹渗出患者用咪唑斯汀和盐酸西替利嗪进行对照治疗.结果 应用咪唑斯汀15d,对靶位皮损面积、瘙痒程度、红斑丘疹的作用优于西替利嗪,糜烂渗出的作用基本相同.第5、10天两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咪唑斯汀对变应反应性疾病15d作用优于西替利嗪.  相似文献   
7.
由于胰腺的特殊解剖位置,一般损伤机会较少,但因胰腺外伤后的治疗及术后与胰腺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使胰腺损伤的处理增加了难度。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自1995年~2005年收治的40例胰腺外伤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皮肤病36例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调节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皮肤病36例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调节因子的检测王明轩,王宝军,刘景田,党小军陕西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710068)为了解病毒性皮肤病病人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其与免疫调节日子的关系,我们对36例病毒性皮肤病病人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调节因子的测...  相似文献   
9.
34例湿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调节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4例湿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调节因子的检测王明轩,李前进,刘景田,党小军陕西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710068)为了解湿疹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我们对34例湿疹病人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调节因子的测定,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对象34例湿疹病人均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98例带状疱疹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62例)口服阿昔洛韦、甲钴胺片及维生素B1片治疗,其余三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干扰素1(干扰素1组76例)、胸腺肽(胸腺肽组82例)、转移因子(转移因子组78例)治疗,比较4组的疗效。结果干扰素1组、胸腺肽组及转移因子组总有效率(85.5%,86.6%,83.3%)高于对照组(64.5%,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止疱、结痂、止痛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