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是一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关节炎及风湿痛等[1]。该药上市已有20多年历史,近年来国内的品种较多,临床观察各药起效时间及疗效均有差异,因此笔者对3个厂家生产的4批次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进行体外释放度观察。1仪器与实验材料1.1仪器VV-160A分光光度计、智能药物溶出仪。1.2材料盐酸、磷酸工氢钾、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试剂。1.3样品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北京某合资厂,批号613;广东AJ,批号960502,960603;广东B厂,批号96090101);双氟芬酸钠对照品(广州市药检所提供)。2实验方法2.lpH6.8磷…  相似文献   
2.
糖化酶水解对山药汁质量和口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映麓  梁智江  陆颂规 《中药材》2004,27(2):135-136
目的:研究山药汁的酶水解生产工艺,解决山药加工成汁后易沉淀及口感不良的缺点.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糖化酶水解法制备山药汁的生产工艺条件进行考察,从底物浓度、酶用量、酶水解时间及水解温度等方面来确定生产工艺的最佳技术参数.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10 kg/100kg,酶用量15g/100kg提取液,酶水解2 h.结论:本法解决了山药汁产品外观质量不稳定和口感不良的缺点,同时解决了山药汁生产过程中滤渣对板框过滤机的堵塞,加快了过滤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保证产品质量、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我院使用的甘寒利湿组方作常规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苯巴比妥+尼可刹米为对照,比较两者的退黄效果.结果两组均完全退黄,治疗组的开始退黄时间及完全退黄时间与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该组方见效快,治愈时间短,药源广,喂服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_(18)柱、水-甲醇-冰醋酸(60:40:0.1)为流动相,分离测定复方磺胺嘧啶粉中磺胺嘧啶和氯霉素的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7%和99.4%(n=5),磺胺嘧啶和氯霉素分别在54~126μg/ml和2.81~6.57μ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9。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5.
复方替硝唑褥疮膜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研制褥疮膜制剂的处方 ,工艺 ,采用双波长等吸收消去法测定含量。结果表明 :该膜剂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替硝唑的测定波长为 32 0nm ,参比波长为 357nm ;盐酸黄连素的测定波长为 32 8 5nm ,参比波长为 30 5 5nm ;处方中其它附加剂对测定未见干扰 ,适合医疗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6.
6种中药注射液在2种输液中的微粒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6种中药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后的微粒情况。方法:利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6种中药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结果:混合液中≥2μm、≥5μm、≥10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性啬。结论: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的微料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2岁,因染发后头皮出现瘙痒、水疱、渗液来门诊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7年,近一年半口服步长脑心通、倍他乐克降压治疗,血压一般稳定在150/90mmHg。患者神志清,较烦躁,BP180/135mmHg,P103次/min,头皮毛发区发红,稍有水肿,散在小水疱,部分水疱溃破,流黄色渗液。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血常规正常。诊断:(1)接触性皮炎;(2)高血压。治疗:除了继续抗高血压治疗外,口服咪唑斯汀10mg、qd,参子洗剂外洗,外涂炉甘石洗剂。2天后症状逐渐减轻,局部渗出减少,皮肤红斑减退,瘙痒缓解,2周后痊愈。治疗过程除了皮肤病症状外,无其他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6种中药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后的微粒情况.方法利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6种中药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结果混合液中≥2μm、≥5μm、≥10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性增加.结论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的微粒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31例患儿奈替米星血药浓度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奈替米星 2种给药方案用于患儿呼吸道感染 ,其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儿科 1999年 5月至 9月共 31例使用奈替米星的病例 ,按不同给药方法分每日 1次组与每日 2次组 ,疗程 5~ 7d。比较 2组的血药峰浓度cmax、谷浓度cmin、临床疗效及肾功能指标Cr与BUN。结果 :每日 1次组cmax=(16 5 3± 3 84) μg·mL-1,cmin=(0 2 1± 0 15 ) μg·mL-1;每日 2次组cmax=(10 0 8± 3 72 ) μg·mL-1,cmin=(0 2 9± 0 2 2 ) μg·mL-1。 2组间cmax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cmin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的有效率每日 1次组 10 0 % ,每日 2次组 87 5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在用药前后的Cr与BUN均在正常值范围 ,且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结论 :奈替米星应用于儿童 ,每日 1次给药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方便 ,可推荐于临床应用 ,但仍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杏丁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索检查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其应用指导原则进行试验。结果 供试品在1:120的稀释倍数下无干扰作用。结论 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杏丁注射液的内毒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