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燕萍  李剑芳 《药物与人》2014,(10):357-357
目的:探讨不同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方法:选择从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4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和B一受体阻滞剂治疗,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分析,井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B-受体阻滞剂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B-受体阻滞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降压药物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都有一定差异,选择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疾病分类,是病案科学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工作.它直接服务于临床医师,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准确信息.通过疾病分类,还能将病案进行科学管理,为病案查找提供方便.在疾病分类中,不仅要对疾病诊断进行编目,而且对所实施的手术也要给予分类编目,它是疾病分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CYP1A对环境致癌物质的生物活化作用以及在活化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并阐述了天然食品中的某些活性成分通过抑制CYP1A活性而产生的肿瘤化学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良泪道插管术治疗泪道阻塞63眼临床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小华  朱燕萍 《右江医学》2011,39(6):775-776
<正>泪道阻塞分上泪道阻塞和下泪道阻塞。下泪道阻塞通过泪囊鼻腔吻合术可获得治愈。但对一些年老体弱或对手术有恐惧感的患者来说常遭遇拒绝。而上泪道阻塞由于其解剖的特殊性,尽管手术方法很多,因各有其难点而致使治疗较困难[1],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一种改良的泪道插管术治疗53例63眼泪道阻塞者,效果满意。现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医用气垫床在临床广泛使用,原理是通过2组管状气室的交替充气,使身体受压部位轮流受力,同时可以保持皮肤干燥透气,从而预防压疮的发生和发展。气垫床通常由气泵和气垫两部分组成,气泵设有出气口,气垫设有接气口,两者通过管路相连。接气口通常由底座和乳头构成,底座成90折角后延续形成乳头,这样折角设计的原理是避免充气过程中接气口的折叠扭曲。然而乳头与底座虽中空相连,内径一致,管壁厚度却底座>乳头,导致衔接处薄弱。加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人为因素,致使90度折角反向牵拉,长此受力,衔接处最先发生裂开乃至断裂,严重影响了气垫床的使用寿命。因此,对进气口断裂或裂开的维修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般药品在正常的储藏条件下能较长期地保持有效性,但是某些药品如抗生素、生物制品、某些化学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等,即使在正常的储藏条件下,其效价(或含量)会逐渐下降,甚至会增加毒性,以至无法使用。因此,为保证这部分药品的质量,保证用药安全,常根据其稳定性试验和留样观察,预  相似文献   
8.
9.
中草药调剂就是中草药调剂人员根据中医大夫所开处方调剂中草药的过程.笔者以在中草药房工作多年的经验就中草药调剂操作的过程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子宫瘢痕折叠缝合术预防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CSD)发生的作用。方法 选择浙江省海盐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择期行再次剖宫产的孕妇1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折叠缝合组与常规缝合组,每组80例。常规缝合组瘢痕切口处行双层缝合,选择原瘢痕上1cm处作为切口,胎儿娩出后用I号可吸收线行子宫切口全肌层连续缝合,再连续缝合浆膜层;折叠缝合组切口位置同常规缝合组,在缝合切口前下推膀胱达原切口薄弱处下方,以I号可吸收线于原切口薄弱处下方肌层约3mm处进针,自下而上沿肌层纵行折叠缝合后与切口上缘肌层全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再连续缝合浆膜层。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6周、3个月、6个月CSD的发生率及超声参数。结果 术后6周,折叠缝合组与常规缝合组CS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折叠缝合组CS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折叠缝合组CSD产妇缺陷宽度、缺陷深度均明显小于常规缝合组,子宫疤痕处肌层厚度大于常规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