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患者男,62岁。左背部出现带状皮疹3月余。皮肤科情况:左背部可见一带状斑块,质韧。外周血和骨髓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胶原间、真皮血管和附属器周围可见致密的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蜂窝织炎。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2岁,面颈部、背部、腋窝、腹股沟暗红色丘疹、结节、脓疱、囊肿6年,双下肢多发暗紫红斑块伴溃疡1年,2016年10月3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6年前,患者于某院诊断为痤疮,未予治疗。1年前双下肢出现多发紫红色斑块,后破溃并融合成溃疡,直径1~12 cm。2002年5月9日,患者因左膝关节肿痛半年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内科,检查示类风湿因子阴性,左膝关节腔积液涂片:中性粒细胞、少量淋巴及单核细胞,未见异常细胞,诊断为左膝化脓性关节炎。入院体检:一般情况欠佳,行走困难,血压142/92 mmHg(1 mmHg = 0.133 kPa)。双下肢多发紫红色斑块,中央溃疡形成。下肢溃疡边缘皮损组织病理:表皮破溃,细胞间水肿,可见中性粒细胞进入,真皮浅中层明显水肿,局灶红细胞外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弥漫性浸润,临床及病理符合坏疽性脓皮病。面颈部、腰背部可见广泛炎性丘疹、脓疱、脓肿及囊肿,腋窝、腹股沟少量暗红色结节,呈囊肿痤疮及化脓性汗腺炎表现。PSTPIP1基因测序:外显子区未见突变,内含子区发现c.36 + 68 G > A、c.137 + 47 G > C、c.562 + 114 C > G het复合杂合突变,在100例正常人测序中有45例发现该位点突变,考虑为多态性位点,致病意义不能明确。最终诊断:PAPASH综合征。给予甲泼尼龙、头孢米诺、异维A酸及沙利度胺治疗,2周后皮损明显好转。现患者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Bmi-1和PCNA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Bmi-1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mi-1和PCNA在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和30例脂溢性角化症皮损中的表达,并分析Bmi-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Bmi-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脂溢性角化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0.00%和16.67%,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01),而且Bmi-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6.67%和66.67%,前者也显著高于后者(P<0.01)。但Bmi-1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PCNA的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Bmi-1和PCNA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而且Bmi-1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分化、浸润和转移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于2009年9-11月采用随机、开放和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应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40例轻中度寻常痤疮,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8岁,医生.躯干多处色痣周围起白斑20余年,反复佩戴三氯异氰尿酸溶液(商品名健之素)浸泡的口罩半年后面部起白斑2个月.20余年前患者发现右腰部色痣周围起白斑,之后右肩部、左右肩胛和右胸部多个色痣周围也起类似白斑,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晕痣,曾以液氮冷冻皮损内色痣.半年前患者开始佩戴棉口罩,口罩更换(每2~5 d更换1次)时以健之素溶液(1~2片/500 ml)浸泡后,再以清水漂洗.9周前因偶然的原因(他人将浸泡健之素的口罩未经清水漂洗即直接晾干),佩戴口罩后出现面部红斑,且自觉灼热、刺痒,在外院诊断为接触性皮炎,遂停止佩戴健之素浸泡的口罩,并予以生理氯化钠溶液局部冷湿敷,1周后红斑消退,灼热、瘙痒消失.2个月前偶然发现面部起白斑,为了明确诊断,于2009年10月2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平素健康,否认家族中有白癜风和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8岁。右前臂出现单个结节伴触痛5年。皮肤科情况:右前臂伸侧一个黄豆大淡蓝红色结节,结节表面光滑,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皮损组织病理:真皮中下部可见瘤细胞团块,瘤团由血管腔和血管球细胞组成。免疫组化:血管球细胞vimentin(+),SMA(+),S-100(-)。诊断:单发性血管球瘤。  相似文献   
7.
ABCG2,ABCB5在皮肤黑素瘤中的共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ABC)转运体ABCG2,ABCB5在皮肤黑素瘤中的共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单/双重染色法检测30例皮肤黑素瘤、30例皮内痣及5例A375细胞移植瘤中ABCG2,AB-CB5的表达与共表达。结果①ABCG2在黑素瘤、皮内痣中阳性率分别为63.33%和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细胞率平均值分别为(25.50±9.47)%和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在A375细胞移植瘤中阳性率和阳性细胞率平均值分别为100.00%和(27.00±8.04)%;②ABCB5在黑素瘤、皮内痣中阳性率分别为73.33%和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细胞率平均值分别为(28.75±2.22)%和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在A375细胞移植瘤中阳性率和阳性细胞率平均值分别为100.00%和(30.50±4.66)%;③ABCG2和ABCB5在黑素瘤、皮内痣中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00%和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表达阳性细胞率平均值分别为(23.00±2.94)%和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在A375细胞移植瘤中阳性率和阳性细胞率平均值分别为100.00%和(24.50±4.04)%。结论皮肤黑素瘤与A375细胞移植瘤中存在ABCG2,ABCB5的阳性表达和共表达,提示皮肤黑素瘤的多药耐药可能与ABCG2和ABCB5有关。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免疫表型为CD4-,CD8+,CD56+的蕈样肉芽肿(MF)。患者男,21岁。双侧腋窝、躯干及腹股沟大片状灰红色至棕红色斑8年,呈渐进性发展,无任何自觉症状。腹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不全,真皮内致密淋巴细胞,部分细胞入侵表皮。免疫组化示CD4-,CD8+,CD3+,CD43+,CD68灶状+,CD30灶状+,CD56+,TIA-1-,EBV-。诊断:蕈样肉芽肿。给予阿维A胶囊30mg/d,顿服,糠酸莫米松乳膏及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用。皮损缓解,临床随访4个月,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7岁。躯干、四肢反复发生暗红色丘疹、结节、坏死、结痂4月余,无痛,偶有瘙痒。皮肤科情况:躯干、臀部及四肢暗红色丘疹、结节,部分中央坏死、破溃,结黑褐色厚痂,留有萎缩性瘢痕或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结节状淋巴及大组织样细胞浸润,可见多数异型细胞,约占30%,少数细胞呈双核或多核;免疫组化染色示:CD3(+),CD4(+),CD30(+),CD68(+),CD8个别(+),CD20个别(+),Ki-67约10%(+)。诊断:淋巴瘤样丘疹病。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7岁。双侧腹股沟结节3个月,破溃2个月。体检:双侧腹股沟对称性窦道,开口长轴3cm,深度约5cm,上覆少量黄色稀薄分泌物,伴恶臭。盆腔MRI平扫示双侧腹股沟区及龟头异常信号。进一步检查示包皮龟头粘连,龟头侧面见一黄豆大新生物。窦道边缘及龟头肿物活检均显示为高分化鳞癌,免疫组织化学均为CK5/6(+),P40(+)。最终诊断:阴茎龟头鳞状细胞癌并双侧腹股沟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