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原核表达、纯化淋球菌MlaA蛋白,制备并鉴定其多克隆抗体。方法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MlaA,转化BL21(DE3)大肠埃希菌,经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鉴定。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抗原,与佐剂乳化后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取小鼠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抗体效价,用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laA多克隆抗体的反应性和特异性。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pET-28a-MlaA转化BL21后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3的淋球菌MlaA重组蛋白。ELISA检测MlaA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效价为1∶8 000~1∶32 000。Western blot、IF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制备的抗体能识别淋球菌变性和非变性MlaA蛋白。结论 成功表达并纯化淋球菌MlaA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将制备的抗体血清作为一抗对淋球菌及其他不同类菌株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后发现,制备的多克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性病门诊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提供最新用药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2008~2012年性病门诊4229例疑诊患者进行 Uu 和 Mh 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4229例标本中检出支原体1171例,总阳性率27.69%,其中单纯 Uu 感染1058例(90.36%),单纯 Mh 感染38例(3.24%),Uu 和 Mh 混合感染75例(6.40%)。单纯 Uu 感染对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依次为1.04%、5.10%、5.19%;单纯 Mh 感染对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依次为0、2.63%、7.89%;Uu 和 Mh 混合感染对环丙沙星和红霉素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4.00%和73.33%。2008年支原体感染率最低(25.50%),2011年最高(29.10%)。10种药物的5年耐药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Uu 是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可以作为该地区支原体混合感染的首选药物;近5年支原体感染有上升趋势,但支原体耐药性得到一定的控制,应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耐药菌株的控制,增加药敏检测,为进行耐药监测、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种中药复合制剂-泽尔复皮肤抑菌洗剂的抑菌效果,为该洗剂的临床运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21年9月至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采用平皿稀释法实验性观察泽尔复皮肤抑菌洗剂原液(100.0%)、50.0%、25.0%和12.5%浓度,于作用时间:2 min、5 min、10 min、20 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以灭菌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组内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述,多组间实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 泽尔复皮肤抑菌洗剂原液(100.0%)、50.0%、25.0%和12.5%稀释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超90%以上。泽尔复皮肤抑菌洗剂原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抑菌率分别为(0.97±0.02)、(0.99±0.03)、(1.00±0.00)、(1.00±0.00);50.0%稀释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抑菌率分别为(0.95±0.02)、(0.96±0.02)、(0.97±0.01)、(0.98±0.01);25.0%稀释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抑菌率分别为(0.93±0.01)、(0.94±0.01)、(0.95±0.01)、(0.97±0.01);12.5%稀释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抑菌率分别为(0.92±0.01)、(0.93±0.01)、(0.93±0.01)、(0.95±0.02),不同浓度泽尔复皮肤抑菌洗剂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抑菌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947、7.030、52.993、8.912,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抑菌率与抑菌洗剂浓度呈正相关,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 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69、0.789、0.950、0.806(均P<0.05)。在相同浓度下,抑菌率与菌株种类、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泽尔复皮肤抑菌洗剂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抑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对20112012年广东省广州、佛山、江门、肇庆和珠海等五市临床分离的525株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省不同地区淋球菌耐药株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敏感性判断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其中头孢克肟敏感性试验和判断标准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判断。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结果:来自五地525株淋球菌中检出430株对青霉素耐药(81.9%),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株(率)分别为484株(92.2%)和514株(97.9%),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中敏有178株(33.9%),头孢克肟中敏只有7株(1.3%)。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检出PPNG株189株(36.0%),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248株(47.2%)。2分析显示,肇庆市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总体水平(2=13.88,P<0.01);广州市四环素耐药率最高(2=10.58,P<0.01);五地市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一致(94.1%2012年广东省广州、佛山、江门、肇庆和珠海等五市临床分离的525株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省不同地区淋球菌耐药株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敏感性判断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其中头孢克肟敏感性试验和判断标准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判断。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结果:来自五地525株淋球菌中检出430株对青霉素耐药(81.9%),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株(率)分别为484株(92.2%)和514株(97.9%),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中敏有178株(33.9%),头孢克肟中敏只有7株(1.3%)。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检出PPNG株189株(36.0%),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248株(47.2%)。2分析显示,肇庆市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总体水平(2=13.88,P<0.01);广州市四环素耐药率最高(2=10.58,P<0.01);五地市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一致(94.1%100%);头孢曲松的中敏率之间相差较大(2=19.60,P<0.01),广州收集的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中敏率高于总体中敏率(2=6.96,P<0.01);5地市PPNG流行率有明显差异(2=15.67,P<0.01),其中肇庆PPNG流行率高于总体水平(2=6.31,P<0.05);5地市TRNG流行率无统计学差异(2=4.16,P>0.05)。结论:不同地区的淋球菌流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明显差别,广州市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对头孢曲松中敏率较高,肇庆市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中PPNG流行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性病实验室试验(VDRL)和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试验(TRUST)试验在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VDRL和TRUST试验同时对梅毒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血浆和脑脊液(CSF)进行检测。结果 TRUST和VDRL用于血清和CSF标本检测时,VDRL检测结果较TRUST普遍偏高1~2个滴度;用于血浆标本检测时,VDRL检测结果较TRUST普遍偏低1~2个滴度。VDRL在检测健康对照血清和血浆标本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假阳性,而在检测正常对照的CSF时,TRUST和VDRL结果一致。结论 TRUST更适用于血清和血浆标本检测,VDRL适用于CSF标本检测,但不适合血清和血浆检测。  相似文献   
8.
单管巢式实时PCR检测麻风杆菌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单管巢式实时PCR检测麻风杆菌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方法:以麻风杆菌hsp18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单管巢式实时PCR方法检测麻风杆菌并与抗酸染色及普通PCR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的比较。结果:单管巢式实时PCR检测下限为2.1fg质粒DNA,普通PCR为21fg质粒DNA,敏感性高10倍;与8种非麻风杆菌无交叉反应;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4%~1.08%,批间RSD为0.09%~2.8%。对比检测54例麻风疑似标本中,抗酸染色、普通PCR和单管巢式实时PCR的敏感性分别为81.3%(26/32)、87.5%(28/32)和96.9%(31/32)。结论:单管巢式实时PCR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奈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杂交检测方法。方法:选取靶基因16S rRNA基因和gD糖蛋白基因,设计2对通用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建立双重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以上4种病原体,并对其检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建立的杂交检测方法检测奈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敏感性分别为1 CFU、3 IFU、6.7 pg/μL、1 CFU、1 CFU;各特异性探针只与相应病原体扩增产物杂交,未见交叉反应;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比较,一致率达96.8%,并显示能检出沙眼衣原体和生殖支原体双重感染。结论: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并能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在性病的快速诊断和病因学筛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 IgE抗体检测。结果: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59.9%(1228例),吸入组过敏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组(礸2=254.06,P<0.01)。吸入组中以屋尘螨/粉尘螨(14.9%)阳性率最高,食入组中以蟹、虾(均为4.8%)阳性率最高。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和屋尘多见,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