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胶样婴儿1例     
患儿男,3天。全身皮肤鱼鳞样脱屑3天。系二胎二产,孕38周顺产,出生时无窒息史,羊水浊,哭声响,肤色稍绀。患儿出生时全身被紧束的胶样膜覆盖全身,1天后,颜面部分脱屑,眼睑外翻,其后脱皮迅速加重,扩展至全身皮肤。曾在外院按“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等治疗,疗效欠佳,脱屑未见减轻。母孕期6周曾患感冒,未服任何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性传播疾病(STD)门诊病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前往佛山市南海区3个规范化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生殖器疱疹临床诊断和单纯疱疹病毒分类抗体检测、分泌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结果 350例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中,HSV-I的Ig M和Ig G的检出率分别是5.4%(19/350)和87.7%(307/350),HSV-II的Ig M和Ig G检出率分别是2.9%(10/350)和42%(147/350),两种血清型中以HSV-I感染为主,且Ig G阳性率高于Ig M(HSV-I的χ2=238.1,P<0.005;HSV-II的χ2=259.08,P<0.005);HSV-ⅡIg G感染者147例(男115例,女32例),感染率分别为41.2%和42.7%。男性HSV-ⅡDNA感染率高于女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5)。结论本地区性病门诊中HSV抗体检出率高,以HSV-I感染为主;对于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同时进行HSV抗原及血清HSV-I、HSV-II的Ig M和Ig G抗体联合检测更有助于临床GH诊断;男性患者易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Rosco纸片扩散法在生殖器念珠菌病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大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性病门诊分离的98株不同酵母样真菌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药敏情况,并以3株酵母样菌株作质量控制。结果:两种方法所测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总敏感率分别是87.8%和88.7%,完全符合率是95.9%。两种方法所测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总敏感率分别是83.7%和84.7%,完全符合率是95.9%。结论:Rosco纸片扩散法具有操作简便,观察时间短、成本低廉等优点,在临床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及时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方案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O2激光术后局部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BCG-PSN)预防尖锐湿疣(CA)复发情况.方法:90例CA患者经CO2激光清除术后的患者分为咪喹莫特组(46例)和BCG-PSN组(44例),咪喹莫特乳膏组每周外用5%的咪喹莫特乳膏3次,BCG-PSN组隔日肌注1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咪喹莫特组治愈率为89.13%,复发率为10.87%.BCG-PSN组治愈率为65.9%,复发率为34.1%.咪喹莫特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CG-PS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2激光术后,局部外用咪喹莫特乳膏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白癜风免疫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癜风是一种由于黑素细胞特发性损害而致色素脱失的获得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就近几年白癜风相关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进展作一阐述,为进一步研究白癜风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36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海区慢性荨麻疹病人的食人物与吸人物过敏原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365例病人同时行吸人性过敏原和食人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吸人性过敏原阳性率为86.85%,其中以豚草、霉、尘螨为主要致病过敏原;食人性过敏原阳性率为80.54%,以菇、花生、鱼为主要致病过敏原。结论:食人性过敏原及吸人性过敏原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52503 外阴瘙痒的相关因素分析,20052504 182例女阴瘙痒临床分析,20052505 龙蛇苦参汤治疗外阴瘙痒症75例,20052506 抗组胺类药物与有机硒联合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1 病例 患者,女,37岁。因右眼视物不清一月余入院。患者一月余前感觉右眼视力较差,无明显眼痛、头痛,而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具体治疗情况不详)。未见好转,患者随后人我院眼科就诊,发现右眼视力下降明显,拟“右眼球后视神经炎”收入院,而拟给予地塞米松15mg每日静脉点滴。但患者皮肤“手、足癣”较为严重,能否长期较大量使用而请皮肤科会诊。询问病史,患者手、足皮疹半月,自觉绷紧,轻度瘙痒及疼痛,否认有婚外性交史及吸毒史外阴溃疡史,外用过“一次净”。建议查血RPR。其配偶情况不详。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6岁,因全身丘疹、结节,伴瘙痒1个月余,于2011年9月26日至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颈、躯干、四肢出现散在分布的红色丘疹、结节伴瘙痒,皮损渐渐增多.曾于外院诊断为"湿疹样皮炎",予抗过敏、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具体治疗不详),疗效欠佳.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饮食睡眠尚可,乏力,大小便未见明显的异常.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5年.家族中无皮肤肿瘤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差,轻度贫血貌,右颈、双侧腹股沟可触及绿豆至黄豆大小淋巴结,活动度尚可,无粘连,无压痛.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皮肤科情况:颈、胸、背、臀、四肢多浸润性暗红色丘疹、结节及少许淤点、淤斑,结节1 cm×1 cm~2 cm×2 cm,质韧似橡皮样,与表皮粘连,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20.38×109/L,中性粒细胞13.80×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4.12×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1.83 × 109/L,红细胞3.13×1012/L,血红蛋白74 g/L,血小板64×109/L.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角化不良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多系统损害的综合征,是由于位于Xq28上一种编码角化不良素(dykersin)的DKC1基因突变所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阐述其发病机制。就DKC1基因突变、角化不良素结构功能改变、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以及小鼠模型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