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咽异感症是社区医院就诊人群最常见的咽喉症状,是咽部的异常感觉,如球塞感、瘙痒感、紧迫感、黏着感、烧灼感、蚁行感、无咽下困难的吞咽梗阻感等.还有部分病人有颈部不适感、紧迫感、自觉呼吸不畅以及咽喉部有物上下移动不定的感觉.社区医生常将其诊断为慢性咽炎,给予抗炎利咽,清热解毒等治疗,但症状往往迁延不愈.咽异感症病因复杂,并不局限于咽部的炎症,只要认真询问病史及仔细检杏,多数能找到病[1-2].  相似文献   
2.
<灸经图>所载膀胱经脏腑腧穴取二寸三分独具特色,通过古代早期膀胱经脉循行的演变过程探讨<灸经图>与<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及北宋针灸铜人等传统针灸的异同,<灸经图>与较早长沙马王堆二号墓出土的帛书及"涪水经脉木人"的异同,从而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足太阳经的流传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同名四穴组的沿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敦煌遗书《灸经图》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现存最早图文并兼的灸法专著,它包括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的(stein6168、stein6262)。本文主要探讨敦煌石窟《灸经图》四天庭穴的内涵特色,四天庭穴与其他同名四穴组有什么关系以及古代早期同名四穴组的演变及临床使用情况。《灸经图》四天庭穴是存世最早的同名四穴组,对其它同名四穴组发挥着先导作用并对现代头针临床及保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天生  吕兰萍 《中国针灸》2004,24(Z1):76-77
笔者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痛痹120例,收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穴位注射气管炎菌苗治疗呼吸道疾病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1995-2003年采用气管炎菌苗穴位注射治疗呼吸道疾病60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穴位注射气管炎菌苗治疗梅核气2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天生  吕兰萍 《中国针灸》2006,26(11):768-768
笔者从2000-2005年采用气管炎菌苗穴位注射治疗梅核气2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后是否会出现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E-选择素增高,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CPR后存活≥48h的43例患者次日晨采集肘静脉血,采用ELISA定量测定血浆sE-选择素、sP-选择素,按是否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进行分组,并与40例非危重病患者作对照。结果①CPR后29例(29/43)发生SIRS,SIRS组血浆s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非SIRS组及对照组(均P〈0.01),SIRS组与非SIRS组血浆sE-选择素水平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却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②CPR后1周内19例患者发展为脓毒症,脓毒症组血浆s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二组血浆sE-选择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PR后死亡患者血浆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1),但两组血浆sP-选择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SIRS是CPR后一种常见的非特异性反应,血浆sP-选择素水平可能帮助识别脓毒症高危患者,血浆sE-选择素水平可能有助于CPR后不良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敦煌遗书《灸经图》治疗五劳七伤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天生  吕兰萍  王永强 《中国针灸》2006,26(10):753-755
敦煌遗书《灸经图》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现存最早图文并兼的灸法专著,在治疗五劳七伤中采用天人合一的配穴方法,按九宫八卦在人体布穴;采用整体观念的配穴方法,按头、体、四肢在人体布穴;它以朴实自然的唯物主义写绘了我国存世最早的裸体针灸图;也是祖国医学最合理、最完整的性科学解释;是古代重灸派治疗五劳七伤顽症的典范;它选穴方便、安全、易于普及。本文总结前人经验以资借鉴,对治疗和预防现代虚损性疾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药并用治疗小儿脑瘫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脑性瘫痪(CP)简称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障碍。脑瘫属于祖国医学“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是当今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从1995年起用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小儿脑瘫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与单纯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1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敦煌遗书《灸经图》图8所载艾灸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有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平均痊愈时问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敦煌遗书《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在疗效及缩短疗程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