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瓜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对苦瓜降血糖方面的研究较为广泛深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苦瓜的降血糖活性成分、降血糖机理、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临床研究及其毒性的研究进展,展示了苦瓜广阔的药源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CTTM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育中的作用。针对现阶段急诊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将以医学生为主体的CTTM教学模式贯穿于急诊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培训全过程,总结取得的成绩。此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急诊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科研探索精神。以学生为主体的CTTM教学模式为急诊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4.
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管理流程能使麻精药品达到科学、精准、闭环管理的效果。本文通过介绍依托HIS系统对麻精药品进行闭环管理的经验,为麻精药品的精准管理及信息化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刘筱 《当代医学》2009,15(25):161-161
在高职病理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和临床病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既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临床思维习惯,同时也利于病理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改良外固定支架技术在儿童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8例3 ~13岁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患儿,应用改良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支架,随访临床结果.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11.1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2 ~ 90天,外固定拆除时间在60~105天,平均90天;肩关节活动优良率94.4%.结论 应用改良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儿童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操作简单,微创,固定牢靠,便于肩关节功能锻炼,护理方便.  相似文献   
7.
点穴疗法,是一种医武结合的治疗方法 是利用武术中气功点穴可以使人致伤的超强点击,变为能为人体生理所能接受的适宜强度的点击,从而避免损伤,而达到治疗一部分疾病的有效的方法;可根据不同病种和病情,在体表适当的穴位或特定的刺激线上,点、按、掐、拍、推、叩等不同手法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使体内的气血畅通,促使已经发生障碍的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本方法的作  相似文献   
8.
近期我院收治的1例因醉酒出现膀胱破裂的急腹痛患者,经积极手术后康复出院.现对其诊断与治疗分析总结,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如下.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34岁.入院前1天患者饮白酒约600 ml,饮酒后2 h出现下腹部疼痛,伴排尿困难.否认有外伤史.当地医院拟诊为"急性胰腺炎",给予禁食、抗炎、补液治疗,但腹痛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遂转入我院急诊科进一步诊治.入院体检:体温37.6℃,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 80 次/min,神清,痛苦貌,心肺体检未见异常体征.腹略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叩诊移动性浊音(+),肾区叩击痛(-),肠鸣音8次/min.腹腔穿刺抽出淡黄色不凝液体.辅助检查:尿常规显示:隐血(+++);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4×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38;血淀粉酶77 U/L,腹腔积液淀粉酶310 U/L;血尿素氮12.76 mmol/L,血肌酐303 μmol/L.腹部CT扫描显示腹腔积液.  相似文献   
9.
刘筱  韩素新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393-1394
<正>子宫异常出血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许多妇产科疾病,如功血、妊娠相关性疾病、肿瘤等均可引发该病,本文分析216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诊刮后的子宫内膜情况,探讨诊刮的临床价值,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方法对徐州某高校急救与救援医学专业48名本科生,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分为对照组(24人)和虚拟现实教学组(24人),对比分析两组急诊医学专业课(创伤医学、急救医学和灾害医学)的成绩,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创伤医学、急救医学、灾害医学三门专业课成绩分别为:(73.6±8.3)分、(76.2±9.5)分、(73.8±8.1)分;而虚拟现实教学组三门专业课成绩分别为:(85.3±5.2)分、(87.4±6.2)分、(92.6±5.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适应当前急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