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船员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结果,探讨主要的异常指标,提出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
  方法  选择深圳市某能源集团船舶作业公司的241名男性船员作为观察组,选择某医院的236名男性医生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人员总胆固醇(TC)偏高(占21.58%)、甘油三酯(TG)偏高(占19.9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偏高(占17.84%)、直接胆红素(DBIL)偏高(占19.92%)、总胆红素(TBIL)偏高(占21.16%)、肌酸磷酸激酶(CK)偏高(占12.86%)、血尿酸(BUA)偏高(占19.92%)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5%、10.59%、7.20%、11.02%、10.17%、4.24%、7.63%,P < 0.01);两组人员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间接胆红素(IBIL)、肌酐(Cr)、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异常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船员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结果表现出以血脂代谢紊乱、胆红素增高、CK增高和BUA增高为主的改变,这些改变是船员的膳食结构、职业性噪声接触、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轮班作业和不良生活习惯(例如吸烟、饮酒、缺乏必要的健身运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船员应注意调整膳食结构,加强对噪声的个人防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进行健康监护,以改善个人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使用随机森林对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和人群焦虑情况进行分析, 探讨数据挖掘方法的应用。
方法 收集某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数据, 并使用GAD-7广泛性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然后用随机森林对职业健康监护数据以焦虑情况为结局变量进行分类。
结果 随机森林对焦虑情况的分类效果较好, 焦虑高分组错分率为14.62%, 焦虑低分组错分率为5.95%, 袋外数据误差率估计为10.27%。
结论 将职业健康监护数据与随机森林相结合, 能够为焦虑人群的早期发现、筛选和干预提供帮助, 为职业健康监护数据的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作为正己烷早期神经毒效应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8名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作为病例组;按年龄、性别匹配,选取接触正己烷未出现周围神经中毒症状的作业工人56名作为接触组,不接触正己烷等有机溶剂且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的作业工人56名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肘静脉血并检测血清外泌体中PEDF水平。对病例组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病例组、接触组以及对照组PEDF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病例组PEDF与神经肌电图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与接触组、对照组间血清外泌体PEDF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病例组血清外泌体PEDF水平高于接触组(P <0.05)、而接触组血清外泌体PEDF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此外,对病例组血清外泌体PEDF水平与其神经肌电图4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PEDF水平与腓总神经的下肢远端运动潜伏期为正相关(r=0.62,P <0.001),与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职业接触对工人氧化损伤及炎症反应水平的影响,制定职业危害预防策略。
方法 分别选取广东省某MWCNTs生产企业不吸烟的长期接触MWCNTs的工人和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行政管理人员各40人作为接触组和对照组。对工作场所中MWCNTs浓度进行检测。采集研究对象血样,检测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接触组在工作场所及个体接触的MWCNTs浓度分别为(41.5 ±18.7)μg/m3和(34.4 ±17.7)μg/m3,均明显高于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推荐的容许接触限值(7 μg/m3)。接触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桥蛋白(OPN)、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接触组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0.05);两组其他抗氧化指标、炎症反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高浓度的MWCNTs职业接触可导致工人体内活性氧水平增高,引发机体氧化损伤甚至是细胞脂膜DNA损伤,并可导致部分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加重呼吸道炎症反应和哮喘症状,对肺功能造成损害。接触MWCNTs的劳动者应注意加强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听力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在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来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住院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患者共28例,每例患者均行3次纯音听阈测听,2次检测之间间隔3d以上,同时检测听性脑干反应、听性稳态反应1次。综合分析上述检测结果进行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结果28例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病例中,经3种方法联合评价后,8例诊断为职业性轻度噪声聋,1例诊断为职业性中度噪声聋,2例诊断为职业性重度噪声聋;17例不能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病例中,5例诊断为观察对象,1例诊断为伪聋,3例诊断为夸大聋,剩下9例为其他原因致聋。若单纯使用纯音听阈测试结果评价,至少还有4例可被诊断为不同程度职业性噪声聋。结论3种方法联合评价职业性噪声聋可明显提高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准确性,有效排除伪聋及夸大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肌肉骨骼损伤与电解铝厂工人职业病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某电解铝厂100名电解铝工人和100名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人员慢性肌肉骨骼损伤的检出率。 结果 观察组肌肉骨骼损伤检出率(54.00%)高于对照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背部疼痛检出率最高,观察组肩部、腕部和腰背部肌肉骨骼损伤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1),采用固定站立操作姿势工作的人员肌肉骨骼损伤检出率高于采用"自由站立"和"坐姿"操作姿势工作的人员(P<0.008)。 结论 保持同一姿势进行长时间作业是导致电解铝厂工人肌肉骨骼损伤的首要原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病情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7.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是有机溶剂中毒性职业病中占比最高的一类职业病。由于近年的工业升级改造,化工生产都改以低浓度苯作为工业原料,但苯的低浓度使用并不能完全消除其对健康的危害,反而给职业危害预防带来更复杂的考验。综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苯对人体神经系统、骨髓造血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肝脏的损害和致癌作用,分析了苯的暴露标志物、效应标志物、易感性标志物等,认为在进行苯中毒的防治时,需尽快探索出针对低浓度苯的职业危害的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寻找到准确可靠的早期诊断效应标志物等,以期为低浓度有机溶剂暴露防治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