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5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经济性状比较突出、抗瘟性比较稳定或具有部分抗瘟性或发病缓慢的水稻品种作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杂种后代自然诱发筛选鉴定和人工接菌鉴定相结合。并与选种同步进行。已育成三抗品种“闽懦580”双抗品种“籼128”及抗瘟品种“47-104”等  相似文献   
2.
“闽科早22号”是福建省稻麦研究所以(四丰×竹科2号)作母本和“78130”杂交育成的早籼中熟新品种。经1988、1989年在不同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试种,初步表现出早熟、高产、抗稻瘟病等综合性状较理想的优点。本文对共遗传背景和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通过不同插秧本数的栽培试验,探索其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为进一步发挥其产量潜力提供科学依椐。  相似文献   
3.
食用优质早稻育种几个主要性状改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食用优质早稻品种应该是质优、产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好 ,有一定抗病虫性及耐逆境生态等优异性状的综合表现。目前 ,优质早稻品种尚少 ,制约了优质早稻的发展。当今 ,中国南方几省早籼稻米多数品质差 ,售价低 ,销不出 ,出现了卖粮难现象 ,已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1999年 3月 2 5~ 2 7日 ,农业部在南昌召开了全国早稻优质化座谈会。提出了用 5a时间 ,基本实现早稻用途多样化 ,品种优质化 ,经营产业化 ,栽培轻型化 ,质量标准化的总体目标。要求做到早稻品种结构合理。主攻食用优质早稻 ,使早稻基本达到部颁食用优质稻米标准。分两阶段实施 …  相似文献   
4.
一、水稻高产抗瘟育种状况日本于80年代初制订了一个水稻超高产育种“逆7.5.3计划”,旨在用15年时间(1995年前)使水稻新品种亩产量比主栽种提高50%。到1988年育成“中国91号”、“中国96号“和”北陆125号”等品种、增产幅度10~20%,看来,这个计划的实现有一定困难。南朝鲜曾经以粳稻品种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籼稻品种杂交,育成了”统一型”品种。这些品种的穗粒数超过粳稻品种一倍以上,而且收获指数高,比当时主栽品种增产30%以上,推广面积曾达到全国稻作面积的75%。后来,由于稻温  相似文献   
5.
“闽科早22号”是我所以(四丰×竹科2号)作母本与78130作父本杂交,经福州、闽南异地异季交叉选育而成的早中熟早稻新品种。该品种在熟期、丰产性和抗病性等诸性状的综合表现较为理想,又是混系繁殖的一次尝试。该品种一般单产440-480公斤,高的达60l公斤、低的也有430公斤。1987年旱季,在福州本所试验,单产比“红410”增16.9%;1988年再次品比试验,单产比“红410”增14.9%。 1987年以来,特别是1989年早季闽科早22号在全省各地示范,获得令人满意的结  相似文献   
6.
“闽科早22号”是以“四丰×竹科2号”作母本和“78130”杂交而育成的早中熟早稻新品种,1989年全省示范3~4万亩。1990年全省示范10万亩,现将示范结果汇总如下: 产量表现“闽科早22号”1989年参加福建省水稻中熟组预试,平均亩产410.2公斤,比对照种“119”增11.6%,达极显著,产量名列第一;199年继续参加中熟组省区试,16个区试点平均亩产391.8公斤,产量也位居首  相似文献   
7.
一、选育过程水稻新品种“满仓515”是省稻麦所通过籼粳杂选育而成的超高产品种,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具有较大的生物量,较强的适应性,较高的增产潜力。1991年在漳州市示范1000亩左右、1992年在漳、泉、厦等地扩大试验示范4.5万亩均表现高产。该品种早、晚种植皆宜,且以晚季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政府种子局又命名3个由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杂交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并在菲国本上首先推广。 IR58选自IR28/广场矮//IR 36的杂交后代,其株系代号为IR9752-71-3-2。该品种在菲国的生态条件下,全生育期100天,高抗东戈罗病和稻瘟病,且抗褐飞虱生物型I和Ⅱ,其稻米蒸煮食味与IR36相似。在吕宋(Luzou)和威沙亚士己为稻农所使用。该品种引进我所进行试种观察后,具有矮秆、分蘖力强,早熟的特点,1983年5月1日播种,5月15日移栽,6月20日抽穗,第二次于6月23日播种,9月13日齐穗。其株形特征与以往IR编号的品种有较大不同。 IR60是从IR4432-53-33/PTB33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水稻育种协作攻关前后经历了八年。1981—1982年由省稻麦所牵头自发地组织省、地(市)两级农业科研单位的水稻育种科技人员开展协作研究;1983—1985年和1986—1988年,两轮列入省重点攻关项目进行协作攻关。八年来,通过项目的综合管理,确保水稻育种攻关项目实现预期的目标。自1988—1988年,获得国家、农牧渔业部、省、地(市)科技成果(进步)奖共18项。培育20个水稻新品种(组合),推广面积(含省外)累计1亿6千多万亩,增产稻谷62亿2千多万公斤。在水稻品种资源、抗性鉴定和基础研究等也都取得可喜进展。在项目的综合管理中作了下述四方面的改进:(一)根据分解原理把攻关项目分解为系统课题,解决了课题设置重复,有利于行使以计划管理为主的管理职能;(二)按能级原理落实课题研究任务,有利于组织一支专业结构、职称层次和年龄分布基本合理的科技攻关队伍,比较好地发挥科技人员的整体优势;(三)根据封闭原理把全省协作单位组成三级协作网,从内、外两个层次上形成闭环控制,较好地克服了“松散联邦”的种种弊端;(四)把反馈原理贯穿于攻关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将科研管理与科技情报紧密结合,避免课题设置、研究方向选择,计划进度调整等的盲目性,保证研究活动始终在较高的水平上进行,促进研究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经过八年来改进项目的管理研究结果表明:1)促进了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2)丰富了科管基本原理的内容,促进了科研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3)提供了开展科研管理研究,对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广阔前景的实际例证。  相似文献   
10.
1品系来源世纪黄占是晚玻早作母本与47—104杂交,经多代异地连续选育而成的早釉迟熟新品系,全生育期126—128d,比78130迟3~5d。适合福州以南地区作双季早稻种植。2产量表现世纪黄占一般每666.7m2产450~480kg。高产的达504kg。1996年在南靖小区测产666.7m2产量4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