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4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南疆滴灌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设施滴灌技术种植冬小麦具有省地、省工、提高肥水利用率等优势,可使小麦单产提高25%以上,冬小麦种植效益明显增加。本文根据2013—2014年第三师五十一团青年连滴灌冬小麦高产示范田经验,总结了该团滴灌冬小麦单产550~600 kg/667 m2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南疆滴灌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三师垦区核桃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危害逐渐成为制约核桃生产的因素之一。然而,农三师垦区危害核桃的主要病虫害种类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对农三师小海子垦区核桃病虫害种类进行普查,以明确病虫害的主  相似文献   
3.
南疆中长绒陆地棉高产栽培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建设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2011-2013年对陆地中长绒棉引种和高产栽培示范。采取选好品种、精量播种、合理配施基肥、膜下滴灌、水肥耦合、合理化调、枯草芽孢杆菌防黄萎病、结合常规管理等主要配套技术。取得了大面积连续三年平均籽棉产量达到了7500kg/hm2,皮棉产量达3000kg/hm2。实现了中长绒棉在南疆的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4.
 对枯草芽孢杆菌粉剂防治棉花枯、黄萎病与促进棉花生长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粉剂对棉花枯、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苗期施药预防效果明显高于蕾期用药和药剂对照;在促进棉花生长和提高棉花的产量、品质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可提高霜前花率;苗期开始灌根施药增产率最高,为7.49%。  相似文献   
5.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叶尔羌河试验站通过应用中国棉花生长指数评价系统,对2010年叶尔羌河棉区棉花生长指数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棉花生长指数与产量的关联因素。结果表明:气候是影响棉田生长指数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化调、肥水及病虫害防治的管理,可以提高棉田生长指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验证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通过滴施在棉花大田的防病增产效果,2011年,农三师农科所进行了大田防效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棉花单株结铃增多,铃重增加,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2017年在第三师四十四团、四十五团开展有机水溶微肥随水滴施试验示范,通过调查统计不同生育期棉花的农艺性状、黄萎病发病率、病指及有机水溶微肥对该病的防治效果,测定收获期籽棉产量,研究发现,滴施有机水溶微肥对棉株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施肥处理棉花株高、始节高、始节位、果枝数、单株结铃较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四十四团、四十五团籽棉单产较对照增幅分别为3.6%、6.3%;同时研究显示,施用有机水溶肥对棉花黄萎病有一定防治效果,四十四团、四十五团示范地施肥处理对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分别达39.20%、38.24%。  相似文献   
8.
南疆早熟棉裸地栽培播期与密度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15年国家棉花产业体系叶尔羌河综合试验站采用3个棉花品种(系)研究了南疆叶尔羌河流域棉区早熟棉裸地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播期,试验表明,裸地栽培对各品种棉花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三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最佳组合为中619,4月15日播种,18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服务新疆棉花生产,揭示32个棉花品种不同处理条件下各品种的特征特性,为优质棉花品种客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取不化学调控和化学调控2种处理,分别调查各品种的16个表型性状,应用DPS 7.0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性状存在明显变异,差异分析表明未化学调控和化学调空棉花品种的株高、单株果节数、倒三果枝长度、倒三果枝铃数、铃重、上半部平均长度6个性状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未化学调控下前5个主成分涵盖了72.36%的信息,化学调控条件下前6个主成分涵盖了76.91%的信息。综合得出,化学调控条件下较好的品种(系)是‘新陆中66’、‘K836’、‘A03’、‘917’、‘邯棉646’、‘C9’,未化学调控条件下较好的品质依次是‘新陆中61’、‘中棉97’、‘邯棉646’、‘577’、‘新农兴2号’、‘K836’。主成分分析作为优良品种评价选择标准,避免了性状间相互作用造成的重复选择,较传统的评价选择方法更加科学准确,综合性强,因此新疆棉花品种的评价、选择、更新应以化学调控管理为准。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南疆矮化密植枣园中发生的枣缩果病、枣果黑斑病和枣叶斑病为研究对象,采用普查和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不同间作模式、不同品种对3种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以及3种病害在田间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枣缩果病从7月中旬开始发生,到8月中下旬达到发病高峰,随后随着枣果的成熟,病害逐渐减轻;枣果黑斑病在8月下旬开始发生,随后不断加重;枣叶斑病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随着叶片的不断长大,病害逐渐加重。枣棉间作和枣辣椒间作均会加重3种病害的发生,不同品种中,"灰枣"的缩果病、枣果黑斑病发生最轻,"骏枣"次之,而"赞皇大枣"发病最重,"赞皇大枣"叶斑病发生最轻,"灰枣"次之,而"骏枣"发生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