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熟籽用型工业大麻新品种云麻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个品种复合杂交法选育而成的云麻2号,为早熟籽用型工业大麻品种.雌雄异株、雌雄比例为2.2:1,全生育期约120天,株高2.4-3.0m、茎粗1.3-1.7cm,千粒重20g,籽粒含油量33.11%,四氢大麻酚(THC)含量平均0.059%.种子成熟期落粒性不强,便于收获.2003-2004两年异地多点试验结果,麻籽平均产量1545kg/hm2,较对照增产18.84%.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轻感叶褐斑病,抗倒伏力强.适宜于云南省北纬23°以北、海拔1500-3000m的适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植酸,又称肌醇六磷酸,是植物籽实中磷的主要贮存形式,也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单胃动物消化道中由于缺乏植酸分解酶,使得饲料利用率非常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不同外植体建立蜈蚣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技术体系,并进行组培苗对砷的富集研究。【方法】以蜈蚣草的孢子、幼芽,以及无菌苗的幼叶、幼茎和顶芽为外植体,以不同浓度的蜈蚣草混合匀浆配比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优选出蜈蚣草组培快繁的最适条件。【结果】幼叶为最佳外植体,其次是孢子,顶芽和茎最差。1/2MS+2,4-D 2 mg/L+蜈蚣草茎叶匀浆混合液(PVCLM)60 g/L为最佳的愈伤诱导培养基,愈伤诱导率可达100%;1/2MS+6-BA 2 mg/L+NAA 0.2 mg/L+PVCLM 200 g/L为最佳分化培养基,分化率达98.3%;1/2 MS+6-BA 2 mg/L+NAA 0.2 mg/L+PVCLM 200 g/L为最佳的丛生芽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达1.1;1/4MS+NAA 0.2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98%,以上涉及的培养基中琼脂浓度为7.8 g/L,蔗糖浓度为20 g/L,p H为5.8~6.0。组培苗移栽至尾矿库栽种,成熟后检测蜈蚣草中富集的砷的量达到3318 g/hm~2。【结论】摸索出一套适合工厂化的蜈蚣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组培苗对砷的富集量较野生型高。  相似文献   
4.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及表达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枯草芽孢杆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到获得去除信号肽后约1.4Kb的内切葡聚糖酶表达片段。以此片段成功构建了pPIC-End载体,并转化至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经过MD、MM平板筛选和酶活性测定,获得了高效表达的转化子GS115-pPIC-EndⅠ、GS115-pPIC-EndⅦ、GS115-pPIC-EndⅧ。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对酵母工程菌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在pH4-8条件下均能稳定表达,诱导起始OD600=5表达水平最高,甲醇诱导最佳浓度为0.5%-1%,加大培养通气量对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三种工程菌在优化条件后诱导培养,酶活性可达860.7U、760.3U、786.2U,分别为原始菌株酶活(63.78U)的13.5倍、11.9倍和12.3倍。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79.82KDa,热稳定性分析表明该酶在65℃保温30min可保持最高酶活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5.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定位、克隆及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法收效甚微,利用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途径。截至目前,从栽培稻和野生稻中鉴定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有40个,其中32个已被定位,9个已被分离克隆。本文对这些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基因特征和作用方式进行了介绍,重点对这些基因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水稻白叶枯病抗病育种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以PCR技术为基础的RAPD、AFLP、ISSR、STR、IGS等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大麻遗传变异、品种鉴定与来源推断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实现了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的基础上,对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根据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到获得去除信号肽后约1.4kb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片段.以此片段成功地构建了pPIC-End载体.并转化至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l 15.经过MD和MM平板筛选和酶活性测定,获得了高效表达的转化子GSl15-pPIC-End I、GSl15-pPIC-EndⅧ和GSl15-pPIC-EndⅧ.在摇瓶培养条件下,酵母工程菌表达优化条件:在pH4~8条件下均能稳定表达,诱导起始OD600=5表达水平最高,甲醇诱导最佳浓度为0.5%~1.O%,于250mL以上摇瓶培养对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三种工程菌在优化条件后诱导培养,酶活性可达860.7、760.3和786.2 U,分别为原始菌株酶活(63.78 U)的13.5、11.9和12.3倍.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79.82 kD,热稳定性分析表明该酶在65℃保温30 min,可保持最高酶活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8.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是建立在RFLP标记和PCR技术的基础上,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的不同长度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DNA指纹分析技术.本文对AFLP技术在大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大麻花粉萌发的影响因子及花粉储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蔗糖浓度、硼酸浓度、Ca2 浓度、温度对6个不同熟性的大庥品种的花粉进行萌发研究,结果表明:大麻花粉培养以15%蔗糖 80 mg/L硼酸的液体培养基时花粉的萌发率最高.花粉管的生长速度则以硼酸浓度为20mg/L时最快,加入Ca2 则抑制花粉萌发,培养温度25℃最好.花粉储存中,常温下,未干燥的大麻花粉生活力只能保持3d(天);干燥、密封后在1-4℃条件下花粉活力最多可保持30d;干燥、密封后在-20℃条件下,储存120d后的花粉还有较高的萌发率(34%).  相似文献   
10.
探究适用于水稻的真空渗透转化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目前水稻转基因效率低、转化体变异多、周期长等问题。以抽穗期的‘云资粳41号’幼穗作为受体,应用自制的水稻真空渗透装置对其短暂抽真空渗透浸染导入外源基因。本试验共计转化水稻30株,收获19860粒T0代种子。研究发现不同浓度除草剂对T0代种子的萌发影响不显著,但对T1代材料的生长发育却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选择苗期喷施法进行抗性转化子筛选,最佳筛选浓度为20 mg/L。经除草剂抗性筛选,获得抗性苗135株。经PCR分子检测,最终获得阳性苗114株,表明外源DNA已成功导入到受体水稻基因组中。本研究首次应用真空渗透法快速实现了水稻外源基因的转化,为水稻及其他作物的基因转化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新装置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