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陈年六堡茶的调脂保肝功效,比较分析了不同年代六堡茶的主要化学物质的差异,再以高脂高糖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并用选定的陈年六堡茶水提物灌胃小鼠,观察小鼠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陈化15年茶样被选为陈年六堡茶的代表,用于后续试验。与模型组相比,陈年六堡茶尤其中高剂量条件下能有效减轻高脂血症小鼠体重、肝重和降低肝系数,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改善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状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脏和脂肪组织病理切片显示,陈年六堡茶能明显减少肝细胞中脂滴的形成和抑制脂肪细胞膨大,呈剂量依赖关系。综上表明,陈年六堡茶在正常剂量条件下能有效改善因高脂高糖饮食所致的小鼠脂质代谢紊乱和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2.
8月底9月初,正是大白菜移栽的“黄金”季节。但也是上海地区台风暴雨频繁的季节,常使大白菜不能适时移栽,以致大白菜的秧苗期延长,叶片增加,苗体较大。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自然地形成了小苗(雨前)移栽和大苗(雨后)移栽两种情况。为探索那一种苗移栽较好,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3.
六堡茶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堡茶产制历史悠久,是广西特色名优农产品,但其安全性研究不够。为了探明六堡茶饮用的安全性,本实验以广西梧州六堡茶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六堡茶常规理化成分;并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较系统的六堡茶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六堡茶理化指标符合广西地方标准,且3个批次有较好的重复性;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bliss法计算得出六堡茶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9.38 g·kg~(-1),95%的可信限为8.43~10.44 g·kg~(-1),大于5 g·kg~(-1)的经口急性毒性标准;采用大鼠30 d喂养实验发现,期间动物的生长发育良好,六堡茶3个剂量组(0.47 g·kg~(-1)·d~(-1)、0.94 g·kg~(-1)·d-1、1.88 g·kg~(-1)·d~(-1)的动物体质量、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六堡茶属于无毒级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梧州市六堡茶质量及安全现状进行调研,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与措施,以期为提高六堡茶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改良上海"梨枣"品质,从而促进上海"梨枣"产业发展,进行了"梨枣"嫁接"冬枣"试验,探索了"冬枣"接穗和"梨枣"砧木的亲和力和嫁接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两者的亲和力较高,嫁接成活率达95.4%,且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6.
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近年来以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受到人们的热捧,成为广西茶叶的一匹黑马。本文通过对六堡茶本身独具特色、产业发展环境利好因素及梧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与推动等方面进行剖析,阐述六堡茶成为广西茶叶界黑马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DNA小片段的两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DNA片段是分子生物学中的常用技术,尤其针对于DNA小片段的回收。本试验对比了两种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DNA小片段的方法(煮沸法和水浴法),并用无水乙醇和3 mol/L醋酸钠共沉淀纯化DNA小片段。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回收结果,通过紫外检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水浴法比煮沸法的回收率高。水浴法结合乙醇沉淀法还具有经济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所产生的小分子代谢产物的变化,从而揭示生物体的生理状态。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茶叶相关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着重论述了代谢组学在茶叶品质(产地环境、采摘时间、加工工艺对品质的影响以及品质评价等)与药理(茶叶的降脂减肥、延缓衰老、抗辐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转化等)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代谢组学技术将在茶叶品质形成及评价、茶叶功效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啤酒大麦"花11"的推广应用,提高"花11"种植水平,2008年秋进行了"花11"播期、密度、肥料三因子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早播条件下,种植密度高会引起倒伏,获得高产应利用分蘖优势;晚播条件下,增加基本苗可提高产量。不同氮肥用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播期间产量差异显著。抽穗后干物质累积越多,产量越高,影响干物质累积的因素是播期>氮肥>密度。蛋白质含量与氮肥用量显著相关,其次是播期,与密度相关性最小。千粒重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栽培上应适期播种,采用较低的基本苗,提高抽穗率,增加抽穗后的干物质累积,提高产量,后期减少氮肥用量以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茯砖茶对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肠黏膜屏障及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AFLD组、茯砖茶低、高剂量组,每组8只。通过分析大鼠的采食量、体重变化、血脂指标、肝脏指标及病理切片来评估NAFLD大鼠模型的构建情况及茯砖茶的干预作用。通过分析空肠与结肠病理及PAS染色切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V/C值)、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脂多糖(LPS)活力评估肠道完整性和通透性;通过分析空肠上皮间淋巴细胞(JIL)数量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活力评估肠道相关炎症。结果表明,茯砖茶能减少NAFLD大鼠的采食量和体重,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并抑制肝脏的脂质聚集和炎细胞浸润。茯砖茶还降低了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血清LPS的水平,并使血清DAO活力上升。同时,茯砖茶抑制了NAFLD大鼠空肠和结肠绒毛中发生的炎细胞浸润现象,减少了空肠绒毛脱落、断裂、稀疏和紊乱现象,增加了空肠绒毛V/C值,降低了空肠上皮间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了空肠和结肠的杯状细胞数量。这些结果说明,茯砖茶能够有效的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黏膜屏障及肝损伤,起到防治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