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广藿香为试材,采用叶片喷雾法,外施茉莉酸甲酯于扦插的植株上,并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叶片中百秋里醇含量,研究茉莉酸甲酯对广藿香叶中百秋里醇形成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广藿香植株经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后,其叶中百秋里醇含量与对照有显著差异,以外施50mg/L茉莉酸甲酯时叶中百秋里醇的含量为最高。试验结果表明,外施一定浓度的茉莉酸甲酯能促进广藿香叶中百秋里醇的产生和积累,可以考虑在生产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养殖业也随之重视起来,由于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动物疫病种类逐渐增多,这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业带来了较强的冲击,所以防治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消毒工作能减少疫病发生的几率,预防生猪发生病毒感染,是较为关键的疫病防治方式。但目前的养殖业中仍对消毒不够重视,这既不利于人们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防治工作不到位,猪的疫病加剧,甚至会对养殖人员造成影响,所以必须充分重视起防治工作,高效的开展消毒。本文讲述了猪疫病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常用消毒方式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广藿香同源八倍体不同株系为试材,四倍体广藿香为对照,在生长季节采用Handy-PEA便携式植物效率仪对广藿香八倍体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日变化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其中Fv/Fm、PI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低值基本出现在16:00;Fo均为双峰曲线。说明不同株系广藿香防御强光破坏的主要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4.
以广藿香根尖为试验材料袁采用常规压片法比较取材时间尧预处理液尧处理时间尧酶液浓度尧酶解时间尧 低渗时间对广藿香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袁采用去壁低渗法对石牌尧海南尧高要3 个广藿香品种进行染色体计数遥结 果表明院上午10:30~11:00 取材尧冰水混合液处理24 h尧4%混合酶液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各占4%袁g/V冤酶解30 min尧低 渗15 min 所得广藿香染色体制片效果较好曰3 个广藿香品种分散良好尧清晰的50 个分裂相细胞袁70%以上的细胞染 色体数目为2n=64袁3 个广藿香品种在染色体数目上没有差异遥  相似文献   
5.
茉莉酸甲酯能诱导广藿香叶片中百秋李醇含量升高,但是其中的分子机制不清楚。本研究从茉莉酸甲酯处理的广藿香叶片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一个表达量显著增加的基因,经过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与唇形科丹参转录因子Sm TIFY6b具有高度同源性,因此将其命名为PatTIFY6b。通过生物信息学对PatTIFY6b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以广藿香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PatTIFY6b。PatTIFY6b定位于细胞核,在广藿香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叶片中表达量最高。茉莉酸甲酯处理下,PatTIFY6b和百秋李醇合成途径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说明茉莉酸甲酯可能通过PatTIFY6b调控百秋李醇的合成。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PatTIFY6b蛋白。将PatTIFY6b过表达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筛选到纯合株系PatTIFY6b-ox-17。本研究首次克隆广藿香PatTIFY6b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探究,为后期研究广藿香百秋李醇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是调控萜类合成途径中MEP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为探究广藿香DXS基因参与其主要萜类成分广藿香醇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依据本课题组前期获得的转录组DXS基因序列,以广藿香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PcDXS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pET-28a-PcDXS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蛋白表达,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广藿香根、茎、叶、芽中DXS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从广藿香叶中克隆到开放阅读框全长为2 151 bp和1 908 bp的PcDXS1、PcDXS2基因序列,分别编码716、635个氨基酸。预测PcDXS1蛋白分子量78.33 kDa,为稳定非跨膜非分泌蛋白,主要定位于叶绿体;PcDXS2蛋白分子量67.92 kDa,为不稳定非跨膜非分泌蛋白,主要定位于叶绿体。PcDXS1、PcDXS2均含有DXP_synthase_N、Transket_pyr和Transketolase_C结构域模块,属于DXS超家族。PcDXS1、PcDXS2分别与半枝莲、糙苏的DXS基因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使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  相似文献   
7.
广藿香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标法测定10个产区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药材及其生境土壤中Cu、Pb、Cd、Cr、As、Hg的含量,以非参数检验分析6种重金属元素在广藿香药材、生境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富集系数确定广藿香对重金属的富集情况。以单因子污染指数(P_i)、Nemerow污染指数(P综合)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对土壤样品进行污染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生境土壤全部达标;广藿香药材中重金属含量总体合格,4个产区药材中Hg有不同程度的超标。重金属Pb、Cu、Cd在不同生境土壤中的分布、土壤Pb、Cr、As与药材中的含量、不同产地广藿香对Pb的富集均有显著性差异。P综合和P_i分别显示四会广藿香种植区域土壤、长丰土样Cd、莲塘Pb以及四会Pb、Cd均达警戒限,其他生境土壤都属清洁级别;RI值方面,各产区均属于轻微污染级别。不同产地的广藿香植株都会富集土壤的Cd、Hg。因此,从药材安全性考虑,在种植广藿香时,应该选择重金属含量较低的土壤进行种植,确保药材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以小花吊兰根尖为试材,采用常规压片法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研究了取材时间、预处理方法、解离方法以及染色时间对小花吊兰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优化制片技术并进行核型分析,以期为小花吊兰建立更加稳定、明晰的品种鉴定方法。结果表明:于8:00取小花吊兰根尖,0.05%秋水仙素预处理3h,卡诺氏液固定,1.0mol/L盐酸60℃下解离15min,改良卡宝品红染色15min,所得小花吊兰染色体制片效果较好。对小花吊兰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统计,核型分析表明,细胞染色体数为2n=2x=16,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为3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4对,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1对,核型公式为2n=2x=16=6m+8sm+2st,核型属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4.39%。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水茄主要分布区的药材及其生境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 、Ni、Pb、Zn),分析比较了各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地区水茄和生境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不同地区水茄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水茄根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地区水茄对元素的富集系数差异显著,水茄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对Cu的富集能力最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