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资源是制约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最严重的"瓶颈",为了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系统开展区域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研究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而进行经济林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对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林业结构调整、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方粳稻稻曲病防治药剂及防治适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方粳稻生产上危害日益严重的稻曲病,在大田重点开展了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拿敌稳(病指防效为76.82%,下同)、爱苗(73.18%)、菌刀(69.21%)及头等功(68.54%)4个药剂防效相当,极显著优于阿米妙收(48.68%)、井冈霉素(49.01%)和好立克(42.05%)的防效,这4种药剂处理较对照增产4.38%~7.89%。破口前10 d、破口前3 d和齐穗后各施药1次的处理(S1)稻曲病病指防效显著优于破口前和齐穗后各施1次药的处理(S2)以及齐穗后施1次药的处理,实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破口前和齐穗后各施1次药的处理与齐穗后施1次药的处理防效相当,实际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直播晚稻抽穗扬花期易遭受寒露风危害,影响产量与品质。利用自然低温条件,以陵两优722和中早35为试验材料,设置T1(芸苔素内酯+赤霉素)、T2(芸苔素内酯+赤霉素+磷酸二氢钾)、T3(赤霉素+磷酸二氢钾)和对照(CK,清水)4个处理,研究化学调控剂对直播晚稻遭遇寒露风危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在寒露风危害下,喷施不同化学调控剂均可有效缩短水稻抽穗时间,与CK相比,陵两优722和中早35生育期平均缩短了2.5d,其中,T1生育期均缩短1d,T2分别缩短3d和5d,T3分别缩短2d和4d,喷施化学调控剂还可有效减缓叶绿素相对值(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Pn)的下降,CK的SPAD值较第1次测定最大下降幅度平均为6.55%,T1、T2和T3分别为3.50%、4.22%和3.77%;CK的Pn较第1次测定最大下降幅度平均为10.59%,T1、T2和T3分别为5.96%、1.22%和3.36%。喷施化学调控剂不仅能稳定结实率与千粒重,且产量、稻米加工品质及外观品质均优于CK,与CK相比,陵两优722与中早35在T1处理下结实率分别提高8.17%与2.31%,T2分别提高6.20%与5.36%,T3分别提高7.88%与6.31%;千粒重则仅T2有促进作用,陵两优722与中早35较CK分别提高了1.67%与2.92%;与CK相比,陵两优722和中早35在T1处理产量平均提升9.01%,T2平均提升20.69%,T3平均提升19.01%,出糙率、精米率与整精米率较CK均明显提高,垩白度与垩白粒率明显降低。总体而言,磷酸二氢钾、赤霉素和0.01%芸苔素内酯混合液(T2)对水稻低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设置5种化控制剂处理,研究了拔节期前喷施不同化控制剂对优质稻泰优398茎秆配置、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化控制剂喷施后株高均显著降低但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其中,4种制剂喷施后能够缩短基部倒4、倒5节间长度,喷施25%多效唑悬浮剂和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能显著增加植株推阻和倒3节抗折力,从而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的5种化控制剂中,在拔节期前喷施25%多效唑悬浮剂和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对优质稻泰优398的抗倒伏能力提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施肥技术。引进江西后,在试验示范过程中常出现分蘖肥、穗粒肥施用时期与当地传统施肥习惯不一致的情况,造成除草效果不佳、生产成本提高及稻米品质难控制等一些问题。针对此情况,开展了其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再创新了适合江西推广应用的水稻“三控”节本增效技术。与传统施肥习惯相比,该技术可实现水稻增产408.0 kg/hm2、节省成本258.0元/hm2,最终节本增效1 287.0元/hm2。  相似文献   
6.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538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不同收获期对稻谷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氮肥用量,甬优538亩有效穗数、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产量相应增加,糙米率、整精米率、精米率、蛋白质含量相应提高,但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下降,稻米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受影响;适当推迟收获,甬优538结实率提高,产量增加,糙米率、整精米率及精米率提高,但稻米蛋白质含量降低,稻米营养品质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促进水稻发芽、生根、壮苗、增加有效穗、提高成穗率和增加产量上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用呋苯硫脲浸种剂浸种,种子发芽率高,苗茎粗扁,根系发达,白根数多;此外,用呋苯硫脲浸种还可以提高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从而提高产量,产量比对照区增产585kg/hm2。  相似文献   
8.
余干县粮食生产补贴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粮食生产补贴在粮食生产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依据江西省余干县近几年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补贴的工作实践,提出了余干县今后粮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余干县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摸索耕地土壤肥力的演变和发育规律,以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大量土壤样品数据为基础,利用Arc GIS软件的空间插值和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余干县耕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余干县耕地土壤养分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有效磷上升最快,整体提高了2个等级水平;其次是有机质和碱解氮,速效钾略有下降,但整体级别不变。说明耕作方式和栽培管理等因素的改变,改善了余干县耕地土壤肥力状况,为今后进一步合理利用耕地土壤资源,有效利用和管理土壤养分,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技术的多目标土壤资源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土壤资源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十壤资源空间分析及优化配置的基础,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该文以江西省鄱阳湖经济区土壤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了7个参评因子,将GIS技术、统计模型和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进行u十壤资源的宜耕、宜园和宜林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生境条件整体较高,土壤资源适宜性较好;区域内宜耕土壤资源面积为19269.2 km2,占总面积的48.5%;宜园土壤资源面积为4399.1 km2,只占总面积的11.1%;宜林十壤资源面积为12579.1 km2,占总面积的31.7%;三者的有机结合,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费时费力以及主观参与性强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合理,为土壤资源适宜性评价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