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微波消融(MWA)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治疗中的作用,评估局部疗效及各因素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统计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术治疗的10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完全消融率、并发症和局部肿瘤进展,计算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并行生存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106例患者共消融215枚肿瘤,首次消融后209枚达到完全消融(97.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8%(3/106)。截至随访结束,局部肿瘤进展率6.6% (7/106);术后中位生存时间35个月;1、3、5 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7%、50.0%、33.0%和55.7%、21.7%、5.7%。亚组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3 cm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35.1%,>3 cm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77),化疗组5年生存率为38.9%,显著高于未化疗组的10.0%( P =0.003),肝内单发转移瘤患者5年生存率为50.9%,显著高于多发转移瘤患者的16.8% ( P =0.000)。 结论 MWA在直径≤6 cm肝转移瘤的治疗中,即使肿瘤直径较大,在完全消融后也能得到与直径较小的肿瘤相似的局部疗效和远期预后;MWA联合化疗能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优于仅接受MWA;是否接受化疗、肝转移瘤数量及原发病灶手术切除时的Dukes分期是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14 C -利多卡因由14 C -二乙胺和ω -氯乙酰 - 2 ,6 -二甲基苯胺缩合制得 ,而14 C -二乙胺由Ba14 CO3 途径K14 CN和CH3 14 CN氢化而制得。14 C -二乙胺和14 C -利多卡因各自用HPLC和TLC检定放化纯度 >99%。它为研究肝储备功能动物呼气试验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估微波消融(MWA)治疗>70岁早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效果,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67例老年早期HCC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经皮MWA治疗。结果 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7.3%,1、3、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5%、73.0%、50.1%;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1%、47.8%、34.3%。结论 MWA是治疗老年早期HCC患者安全有效的方式。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肿瘤直径≥3 cm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3 cm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毁损肝癌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经临床或病理证实为原发或转移性肝癌的患者共进行了3 419例次经皮肝穿刺微波术治疗肝癌。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了解与手术相关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与愈后。结果 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8例,包括腹腔出血1例,肠瘘1例,胆道损伤3例,急性肾衰竭1例,感染12例。其中因并发症死亡3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53%(18/3 419),并发症相关病死率16.7%(3/18)。结论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毁损肝癌治疗术对于肝肿瘤部位相对复杂或特殊、凝血机制及全身情况较差者,仍存在有较大的风险。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应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及术前准备,术中规范及精准的经皮肝穿刺操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其中有些并发症可以防治,有些可以及早发现并获得积极救治,减少并发症所导致的相关病死率及其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徐中琪  甘伟  刘晟  钱国军 《工业加热》2016,(11):973-976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术后复发型肝内胆管细胞癌(RICC)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37例RICC患者共60个结节接受经皮热消融治疗,并对患者的生存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个结节(57/60,95%)完全消融;37例患者消融后无瘤生存期1.5~34.2个月(中位5.6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6%、67.6%、40.5%和27.0%。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灶直径是影响消融后累积生存率的主要危险因素(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灶直径>3.0 cm(P=0.005)和术后早期复发(<1年)(P=0.036)是影响消融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皮热消融治疗术后复发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安全可行、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灶大小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摘要】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我国第二大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ICC复发率极高,预后较差。对复发性ICC患者,应评估其复发肿瘤大小、位置及全身情况,选择适当治疗方式。二次手术及局部治疗如经皮热消融疗法(TAT)、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立体定向放疗(SBRT)、化疗等均可延长部分RICC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该文就复发性ICC治疗几种常用方法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WA)对近肠道部位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局部疗效、长期预后,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的74例初发近肠道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完全消融率、术后并发症、局部肿瘤进展,计算术后长期生存率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90枚肿瘤中的84枚首次达到完全消融,完全消融93.3%;局部肿瘤进展10.8%;1、3、5 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3%、74.3%、45.9%和87.7%、51.4%、31.1%;HCV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肿瘤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皮MWA是治疗近肠道肝细胞癌安全、有效的方式,术前肠道准备、穿刺采用平行肠道进针方式、术后禁食水可降低肠道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原发性肝癌行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3年1月—2014年9月,对4例完全性内脏反位合并原发性肝癌行超声引导下经皮MWA治疗,在B型超声引导下,于左侧肋间进针,插入消融针至肿瘤体内,微波输出功率80~100 W,消融时间为2~5 min,完成手术。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2例因肿瘤>3 cm,采用2根消融针行多点热消融。肿瘤均完全热消融,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不适主诉。无近期并发症,无一例发生消融相关死亡,4例分别随访12、18、19、28个月,均存活。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MWA治疗完全性内脏反位合并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2 450 MHz水冷微波在高输出功率下热疗肝癌的安全性、近期疗效及术后肿瘤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93例未行其他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6个肿瘤首次行微波高功率(100 W)消融,肿瘤直径为1.0 ~ 5.85 cm。观察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临床症状及随访指标评价疗效,并用单因素分析肝癌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微波消融后1 个月行增强CT或MRI 检查示病灶完全灭活率为98.11%(104/106)。所有病灶均1次穿刺成功,消融时间为2 ~ 10 min。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明显(P < 0.05)。全组术中无皮肤灼伤、死亡病例;胆漏1例,胸腔积液1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94.6%(88/93)。单因素分析示肿瘤复发与肿瘤数目有关。结论 2450 MHz水冷微波高功率下消融肝脏肿瘤安全、高效,并发症少;肿瘤数目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