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单体欧姆极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结合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结构特征和性能特征,建立了电池单体电压、电流和功率与电池长度、各级材料性质关系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减少电解质厚度和提高电池电流收集器的导电性可以减少电池的欧姆极化,提高电池的输出能力。  相似文献   
2.
支撑形式及多孔电极结构参数对SOFC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结构设计条件下,活化极化、欧姆极化、浓差极化对SOFC性能的影响。在分析浓差极化时,综合考虑了普通扩散和Knudsen扩散,使模型更接近实际。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分析了5个结构参数对SOF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文的分析条件下,阳极支撑的设计具有较好的输出特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工业锅炉的现状及经济性差和污染严重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煤气化无烟燃烧技术。通过试验台上消烟除尘的实验以及实际的运行表明该锅炉能够达到环保要求,同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值得采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Ni-YSZ|YSZ|LSM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性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出平板式Ni-YSZ|YSZ|LSM单体电池;设计组装了电池性能测试系统;以H2为燃料,O2为氧化剂气体,在温度为500-900℃时测试了电池开路电压随温度和燃料气体流量变化而变化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同时考察了电流电压特性和电流功率特性,发现电池的输出电流和输出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基于热力学平衡的生物质气化模型,利用平衡模型分析了气化过程的特性,研究了气化过程的反应规律及各种因素对气化性能指标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当量比及物料湿度对气体产物成分及气化产物热值的影响.同时,建立了以生物质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燃料电池的能斯特电动势及各种极化损失.利用建立的模型分析了操作参数以及物料湿度和生物质种类对生物质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可达30%,热电联产效率最高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个考虑燃烧区的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数学模型。电化学模型中考虑了造成电池输出损失的3种极化现象:欧姆极化、活化极化和浓差极化。在传热模型中,除考虑传导和对流换热外,也考虑了电池和空气进气管之间的辐射换热。分析了燃烧区长度对电池稳态和非稳态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大燃烧区的长度可以导致电池管温度的增高,并且可以缩短非稳态过程的响应时间。输出端电压和输出功率随燃烧区增大而增大,但其变化幅度很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工业锅炉的运行状况 ,分析了烟尘形成的原因和二次风的作用。结合实例证明了二次风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应用“煤气化-无烟燃烧技术”,开发了立式燃煤锅炉的换代产品,无需除尘器,排烟黑度、含尘浓度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热效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个既可以描述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稳态性能又可以描述其非稳态性能的数学模型。考虑了造成电池输出损失的三种极化现象:欧姆极化、活化极化和浓差极化。在传热模型中,除了考虑传导和对流换热外,也考虑了电池和空气进气管之间的辐射换热。分析了平均电流密度、燃料和空气进口温度和流量对电池稳态和非稳态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稳态下电池固体部分的最高温度位于电池的中部;对于同一幅度的平均电流密度的阶跃变化,电池从最初的稳态到达新的稳态所需的响应时间随各种操作参数的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适用于发电系统的直接内部重整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数学模型,对以CH4为燃料的3种SOFC发电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为提高整个系统的发电效率,采用煳的概念对系统中热力设备的可用能损失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由SOFC和燃气轮机组成的联合发电系统,其发电效率可达60%,整个系统的联合热电效率约为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