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为了评估和提升电力系统对此类灾害的抵抗能力,提出了计及冰灾影响的电力系统韧性评估方法,建立了一系列包含系统级及元件级的实用韧性量化指标,从系统及元件层面上量化冰灾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冰灾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包含整个冰灾过程的电力系统韧性提升策略,分别从灾前、灾中2个时段定位系统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冰灾下的电力系统韧性提升.最后在IEEE RTS-79测试系统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从实施范围、目标、原则和补贴等方面介绍了煤改电的宏观推进政策,并分析了河北省煤改电的具体政策。从配套电网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工程进度、采暖设备购置、运行补贴等方面对比了各地的煤改电政策。分析了煤改电政策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带压电缆天滑轮在承受作业环境中的超高压时,密封圈被挤出失效而发生泄漏的问题,结合带压滑轮的密封结构、密封原理,通过建立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密封圈密封失效的原因,发现密封圈失效的主要原因为,带压滑轮的外壳与内壳体出于加工精度与加工成本的考虑,两者间为间隙配合,再加上在实际工况下因受到介质压力与电缆重力作用,造成内外壳体之间间隙过大,另外为便于装配,密封圈沟槽承压面设置的矩形挡圈与外壳体内壁也有一定间隙,因此造成间隙过大,O形圈无法补偿内外壳体之间产生的间隙,且会在介质压力作用下被挤进间隙中,并且会产生应力集中。针对失效根源提出将矩形挡圈替换为三角形挡圈的优化方案,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三角形挡圈能有效补偿内外壳体之间的间隙,防止密封圈发生被挤出损伤。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工艺参数和应力、应变以及厚度之间的关系,利用摩擦热渐进成形技术加工AZ31 B镁合金板料,并结合有限元技术分析工艺参数包括下降量(1.0、1.5和2.0 mm)和工具头直径(Φ8、Φ10和Φ16 mm)与Mises应力、等效塑性应变和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最大Mises应力在前期加载过程中以一定比例递增、中后期...  相似文献   
5.
针对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选址定容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多元随机因素概率相关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首先,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各随机因素之间的概率相关性进行表征。然后,利用多面体不确定性集合表征的方法将风电出力、光伏出力以及负荷的不确定性分别通过无分布的有界区间来表示。最后结合二阶段动态鲁棒的思想构建了计及需求侧响应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模型,并采用Benders分解法对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本文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基于标准算例的仿真结果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7.
智能电能表能够实时采集用户的用电数据,在未来数字化配用电系统中将得到广泛普及。在我国售电市场进一步放开并逐步繁荣的背景下,售电商能够通过分析海量用户用电数据,掌握用户用电行为,从而实现更好的服务。探讨了面向售电市场用户行为分析的特征提取方法,采用了k-means、模糊聚类、层次聚类等不同的聚类算法实现典型用户用电行为的模式提取,分析了不同用户用电行为的基本特征。对爱尔兰地区6 445名用户的公开用电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用户的用电行为模式,分辨用户用电行为异同。  相似文献   
8.
针对太阳能和风能的不确定性对智能电网功率分配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一致性算法的智能电网储能单元分布式调度策略.该策略使用一致性算法来最大化充放电功率,并实时调整智能电网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来补偿实际功率与计划功率间的偏差,从而有效解决储能单元的内阻对充放电效率的影响.系统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布式调度策略能保证所有储能单元收敛到同一个最优值.  相似文献   
9.
卷积神经网络大数据与尺寸标注少、大数据与强计算之间的矛盾限制了塑件外观检测自动化的发展,迁移学习方法通过共享网络结构、特征参数等方法,可以在样本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快速训练新的模型,有效缓解上述矛盾。考虑塑件外观缺陷种类繁多,但外观缺陷特征基本一致,基于此,提出了共享模型中低维特征参数的柔性外观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外观缺陷的抽象特征,训练一个目标检测模型,在需要检测类似缺陷时,将该模型最后一层重新初始化后作为预训练模型,获得识别该缺陷特征的经验知识,最后通过少量样本对重新初始化后的模型进行微调,快速训练得到一个新的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镁合金摩擦生热渐进成形原理,并研究了在工具头行进速度为1000 mm·min^-1下,工具头主轴转速(1000~6000 r·min^-1)、轴向进给量(0. 5~3 mm)、成形角度、工具头半径、环境温度对厚度为2 mm的镁合金板料圆锥台零件成形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主轴转速的增加,零件表面质量先升高后降低;零件表面质量随着轴向进给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成形极限角内,零件表面质量随着成形角度增加而提高;零件表面质量随着工具头半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加工时环境温度对成形结果有影响。通过摩擦生热的方式对AZ31B镁合金板料加热,板料温度会随着主轴转速、轴向进给量和工具头半径递增而增加,成形角度对板料温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