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低温戊烷液体洗涤烟气将CO2和SO2同时冷凝脱除的烟气处理工艺。该工艺采用2塔喷淋冷却方式冷却烟气,第1个喷淋塔采用冷冻水喷淋降温至接近冰点,第2个喷淋塔采用低温正戊烷液体喷淋降温至SO2和CO2的凝华温度,洗涤冷凝得到的SO2、CO2和H2O等组分不溶于正戊烷,故而从洗涤液分离出来。本文基于ASPEN PLUS软件建立600 MW 燃煤机组低温冷凝法脱硫脱碳工艺模型,通过物料和能量平衡计算,对SO2和CO2脱除效率和系统能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将烟气降温至–116 ℃时,CO2捕集率达到90%,SO2脱除率接近100%;当捕集的CO2以气态形式存在时,系统能耗约为80.25 MW(188.6 kW·h/t),当捕集的CO2以液态形式存在时,系统能耗约为114.56 MW(269.2 kW·h/t),比传统醇胺吸收法脱碳能耗降低30%左右。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Ti含量的Sn Ag Cu-x%Ti复合钎料对K9玻璃与2507不锈钢进行了真空钎焊,研究了Ti含量对接头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光学数码显微镜(OM)对钎焊接头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接头进行了剪切试验测试得到其力学性能,并对断口界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头界面典型组织结构为2507不锈钢/FeSn_2/Fe Sn/Sn(s,s)/Ti-Sn/K9玻璃。随着复合钎料中Ti含量的增加,接头界面中Ti-Sn化合物增多,且剪切强度升高。在钎焊温度为675℃,保温时间为10 min时,接头室温剪切强度最高达7. 3 MPa。钎焊接头断裂于K9玻璃并延伸至钎料中。  相似文献   
3.
烟气CO2捕集工艺过程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2的减排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应用于火电厂的烟气CO2捕集技术是实现大规模降低火电厂CO2排放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捕集工艺是CO2捕集技术的基础。从工艺设计角度出发,简述了胺基吸收法的烟气预处理与捕集吸收工艺,分析了精脱硫、烟气冷却、吸收速率、电厂适应性、运行控制及节能工艺等因素对CO2捕集系统性能的影响,为火电厂烟气CO2大规模捕集的了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燃煤电厂CO2捕集中,为了提高其捕集效率,需对进入系统的烟气进行预处理。为进一步提高进入系统烟气的质量,本文用Aspen Plus模拟优化烟气预处理系统,通过研究在预洗塔中组合填料、填料层高度、吸收剂进量和分层进吸收剂对出口烟气中SO2的含量、脱硫效率以及出口烟气温度的影响,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模拟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种类组合填料,同种类不同型号组合填料和分层进吸收剂都使烟气脱硫效率增加,出口烟气温度降低;随着填料层高度和吸收剂进量的增加,出口烟气中SO2的含量和出口烟气温度降低,其中最佳的高度为2~4m,最佳的吸收剂进量为(250~350)×103kg/h。  相似文献   
5.
燃煤电站全流程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装置各个环节选用合适的技术决定其经济性,采用逐项比较的方法,确定出在不同条件下CO2捕集、压缩、输送及驱油各个不同工段应采用的工艺技术,然后分别从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角度分析了各个工段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并对3个100万t/a相同规模的不同地址燃煤电厂与不同位置油田驱块的组合方案进行了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CO2输送距离是建设总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中长期CO2公用输送管网的规划完善将弥补CO2平均输送距离带来的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6.
针对整体叶轮曲面曲率变化大、流道为特殊型腔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特征的刀轨规划方法。分析了整体叶轮加工型面的特征及加工难点,建立由叶片、流道、进出水边、叶根等不同型面刀轨构成的特征库。设计叶轮加工型面与特征刀轨库间的匹配规则,开发了整体叶轮加工型面特征刀轨规划系统。算例仿真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减少叶轮加工曲面的刀路数量,提高整体叶轮自由曲面叶片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1套燃气烟气CO2捕集中试装置成功完成3000 h连续试验运行以论证吸收溶剂和工艺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开发的燃气烟气CO2捕集系统运行平稳,工艺过程稳定可靠。吸收剂具有效率高、腐蚀降解低、损耗少等特点,溶剂损耗小于0.5kg/tCO2,溶液对316L、304、2205、2507这4种合金材料的腐蚀度均小于1.65×10-3 mm/a。吸收塔尾气污染物排放水平低,其中溶剂排放0.17 ml/m3,亚硝胺排放3μg/m3,未发现硝胺存在。新型的蒸汽加热–闪蒸–机械蒸汽再压缩一体化再生工艺比传统加热再生方式减少蒸汽消耗10%~25%,总再生能耗下降10%~15%。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燃煤电厂烟气中CO2的排放量,2008年我国首个电厂CO2捕集工业级示范系统在华能北京热电厂建成,该装置采用化学吸收法进行CO2的捕集.简单介绍了该CO2捕集示范系统的工艺流程,着重阐述了系统的控制策略.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自动投入率基本达到100%的情况下,系统能够长时间平稳运行,具有良好的CO2捕集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AgCuTi钎焊紫铜/Al_2O_3陶瓷/不锈钢复合结构的形变和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残余应力主要分布在接头区,并且该区形变较小。陶瓷端的残余应力对接头性能影响较大,由于线膨胀系数差异过大,不锈钢陶瓷侧易产生裂纹缺陷,接头倾向于在该区域断裂,紫铜侧陶瓷端TiO反应层的形成导致该区域裂纹的出现,降低了接头的性能。研究各应力分量对最终残余应力的贡献,结果显示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在陶瓷端所产生的拉应力是造成接头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接头拉剪实验表明,接头主要在靠近不锈钢侧的陶瓷端断裂,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分布式环境下科技资源服务过程并发服务访问不确定性高,按需服务实体产业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群落协作搜索的启发式任务调度策略.在分析科技资源服务调度过程及特点的基础上,搭建了考虑分布式科技资源并发服务访问不确定性和资源分配不均衡性的多服务任务优化调度模型;给出该调度模型的多群落双向驱动进化算法,并采用二进制对粒子的速度和位置进行编码,通过重构粒子表达式完成粒子群算法到离散空间的映射,同时建立不同粒子群落之间的交互进化机制以增强种群的多样性,进而提高算法对搜索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求解精度.以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维修资源服务任务调度过程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为复杂调度问题的求解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