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为降低燃煤、垃圾焚烧和生物质锅炉高温换热器传热管失效泄漏甚至爆管的风险,提出基于高温内窥镜光学测温方法的高温换热器表面积灰和温度状态监测系统.采用多元扩散Hencken燃烧器和细颗粒振荡给粉技术,开展了3种飞灰可见光段辐射特性与温度的关联规律研究.结果 表明:由于3种飞灰理化性质不同,其辐射-温度关联曲线区别明显;光学频道选择不同也会显著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应用前应进行系统的实验室标定,以获取更为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烟尘采样系统的系统误差,采用重力沉降理论对颗粒物在水平直管段内的穿透率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以此方法为基础估算了在线监测系统水平直管段由于重力沉降造成的测量误差。结果表明,水平直采样管内的颗粒物损失会随着粒径增大、停留时间增长而显著增多;当颗粒物采样系统为烟气外抽式时,水平直管内颗粒物重力沉降会造成采样系统误差,超低排放的达标测量值应小于10 mg/m~3。以一台600 MW火电机组为例,估算出由于采样系统水平直管内颗粒物重力沉降造成的年烟尘误排量约为15.5 t。  相似文献   
3.
以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为基础,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及颗粒动力学理论,引入复相催化脱硫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喷动床应用活性炭颗粒脱硫的过程进行模拟。获得了喷动床具有喷射区、环隙区和喷泉区的流动状态,分析了床内气目的速度矢量分布及SO2质量分数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喷动床内环隙区脱硫效果最好,且流经环隙区烟气量占总进气量的60%-859/6,说明喷动床内特有的流动状态有利于烟气的脱硫。当表观速度由1.099m/s减小到0.732m/s时,喷动床的脱硫效率提高25%。因此在保证喷动床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适当减小入口的烟气速度,有利于提高活性炭喷动床的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4.
提出将炭法烟气脱硫工艺结合喷动床技术来脱除烟气中的SO2,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以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为基础,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及颗粒动力学理论,引入修正的非均相脱硫动力学模型,对喷动床应用活性半焦颗粒脱硫的过程进行模拟.获得了喷动床具有喷射区、环隙区和喷泉区的流动状态及床内SO2浓度的分布情况.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颗粒动理学理论模拟颗粒相流动,对喷动床核反应器内的流体动力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得到了喷动床核反应器内颗粒浓度标准方差、空隙率和颗粒速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喷动床核反应器内颗粒浓度标准方差先逐渐增大至最大值后下降.分析了摩擦应力模型和倒锥体角度等影响因素对喷动床核反应器内的流体动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矩形喷动床混合特性的三维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三维离散单元法,采用标准k-ε模型和BeerJohnson表达式考虑湍流和滚动摩擦的影响,对矩形喷动床内颗粒轴、径向均分混合过程进行了模拟。利用Lancy混合指数分析了喷射区、环隙区和喷泉区内颗粒混合速度,以及三区混合速度与全床混合速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讨论了喷动气速变化对颗粒混合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均分混合速度快于径向;矩形喷动床内混合过程分为2个阶段:快速段和慢速段,前者主要是初期环隙区内混合区域迅速扩大的结果,后者则主要是斜底近壁区的混合;环隙区的混合速度控制全床的混合速度;喷动气速的增加未能使矩形喷动床内颗粒混合到达动态平衡的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7.
针对喷动床DEM模拟中的曳力模型选择问题,利用CFD-DEM方法,对几种曳力模型在矩形喷动床模拟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研究采用标准k-ε模型和Beer & Johnson表达式考虑湍流和滚动摩擦的影响.结果表明:Arastoopour、Syamlal & OBrien和Tsuji模型均可较好地预测流动结构和空隙率、颗粒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