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改进单纯形法并结合经济理论对蓄热式电加热系统提出了一种分析方案和算法,以对该系统进行最优化的运行控制及经济效果评价。最后,例举了这种优化设计的应用,如果结合负荷或需求的计划、统计、预测技术,该方法对其它同类系统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粉体造粒技术制备聚丙烯降解母粒,使降解母粒能均匀分散在聚丙烯粉料中,防止粉末状或液态降解剂形成架桥或出现黏壁造成产品波动,能在聚丙烯装置使用化学降解法生产高熔体流动速率的聚丙烯,使熔体流动速率波动范围控制为±3g/10min。  相似文献   
3.
多孔泡沫是一类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具有独特性能的新型功能材料。实际多孔泡沫材料通常是非均质的,即其孔隙结构分布是随机的。为研究非均质多孔泡沫材料的导热性能,提出用孔隙均匀度作为表征孔隙结构分布随机性的参数,以多孔石墨泡沫为例,分析孔隙均匀度对多孔泡沫有效热导率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孔隙结构分布越不均匀,多孔泡沫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差。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非均质石墨泡沫相对有效热导率的预测式,并与现有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当前结果呈现了孔隙结构随机性对材料有效热导率的影响,与ORNL实验结果更吻合。  相似文献   
4.
在接枝率为3.5%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中分别掺入一定量的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聚苯乙烯,在温度为200~210℃,时间为1~2 min的条件下挤出造粒,可制备高黏合性的共混物。结果表明,将其涂于金属材料表面,纯PP-g-MAH的黏合强度仅为0.936 N/mm,PP-g-MAH与PP以20/80(质量比)共混时,黏合强度提高到1.956 N/mm。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黏合性树脂共混物的断面,PP-g-MAH(20份)与其他聚烯烃共混后,共混物与金属材料的接触面增大,渗透力增强,有利于酸酐与极性物质形成键合力。  相似文献   
5.
以石墨泡沫为代表的新型多孔功能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孔隙率、高导热性能等优良特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多孔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与孔隙结构有关,通常用孔隙率作为结构参数,但实际多孔材料的孔隙分布大多是非均匀的、随机的,因此单一的孔隙率不足以描述其孔隙结构.提出一种2D随机结构的多孔泡沫导热模型,根据大样本的有限元法数值模拟结果,指出非均质多孔泡沫的有效导热系数可表示为孔隙率和孔隙均匀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6.
基于软件工程的电厂热力系统组态软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为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所必需的热力系统热经济分析计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人工计算已不能满足工程需要。鉴于此,设计开发了“电厂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在线监测通用组态软件”。该文按照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方法对软件进行了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利用VB6.0在Win2000平台上部分开发了该软件。  相似文献   
7.
基于结构特征矩阵的电厂热力系统通用矩阵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电站热力系统通用矩阵模型,并编制了程序,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基于热力系统的结构特征矩阵和回热加热器的"通断系数",对加热器的结构特征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全面考虑了回热加热器类型、换热器效率以及各种辅助汽水等因素.该矩阵模型结合了组态思想,算法可靠,通用性强,适用于大型火电机组的热经济性分析计算,为电厂实时监测和分析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电厂热力系统的特点,以电厂基本设备为单元对热力系统进行了模块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设备的仿真模块.采用组态技术和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编制了火电机组热力性能计算软件,该软件由原始数据输入模块、仿真计算模块、结果输出模块和数据管理模块组成.通过建立图形组态环境和热力设备的仿真模型,实现软件的可视化及可组态化,并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物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以MATLAB为烟气传输的仿真计算平台,采用高斯扩散模型,以某火电厂的排放数据为例,分析了相同季节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SO2、NOX落地浓度随水平距离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季节相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CO2的落地浓度随水平距离的变化情况。通过比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电厂排放烟气中各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低品位能源利用冷热电联供技术,以常规燃煤电厂排出温度为150℃的烟气为余热利用对象,提出了CO2跨临界循环冷热电联供系统模型,分析了膨胀机入口压力和温度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机入口过热度对系统性能系数、经济性能系数的影响很小;系统性能系数随着高压膨胀机入口压力、低压膨胀机入口温度和膨胀机效率的升高而增大,随着高压膨胀机入口温度、低压膨胀机入口压力和制冷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系统总不可逆损失随着高压膨胀机入口压力的升高存在最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