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7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摘要】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少见的危急性、免疫性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引起的并发症。HIT在接受肝素治疗患者中的发病率为0.6%~5%,尤其是对心血管手术或介入治疗患者危害很大,是目前临床研究热点。本文就HIT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评估和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李菁  王珏  朱悦琦  张培蕾 《工业加热》2014,(10):865-869
【摘要】 目的 探讨巴曲酶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糖尿病下肢缺血病变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110例症状性血管闭塞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巴曲酶治疗(5 u/d × 6次,隔天应用),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以12个月为随访终点,通过下肢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者血管超声来评估血管再狭窄或者再闭塞的情况。统计踝以上截肢、死亡人数,以及截肢或死亡累积发生率,运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来评估保肢率和存活率。结果 12个月后,实验组再狭窄发生率为28.9%,对照组为42.8%(P = 0.002)。MRA及血管超声显示膝下动脉(P =0.003)和长度 > 10 cm(P = 0.001)再狭窄发生率高。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管成形术12个月后,对照组和实验组保肢/存活率分别为78.2%和93.5%(log rank检验,P = 0.032 4)。结论 巴曲酶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减少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尤其针对膝下病变 > 10 cm者,有着更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肢体挽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急诊血管内Neuroform3支架辅助下可解脱弹簧圈栓塞破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和中期随访.方法 回顾性分析最近18个月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破裂出血性颅内动脉瘤48例,其中26例在72 h内实施Neuroform3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其中3例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1段,3例位于大脑中动脉M1和M2段,13例位于后交通,2例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例位于基底动脉顶端,2例位于椎动脉V2和V4段,1例位于小脑后下动脉;3例在第1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1例在第2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2例在第4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10例在第1枚弹簧圈无法在瘤腔内成篮后植入支架,其余10例先植入支架再进行弹簧圈栓塞,所有微导管均通过支架网眼进入动脉瘤.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释放支架(100%),覆盖了瘤颈,同期行弹簧圈填塞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3例(88.5%),次全栓塞3例(11.5%);术中1例支架轻度回撤,无血栓事件和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栓塞术后随访到23例,至少复查1次脑血管造影,最多复查3次;完全致密栓塞14例(60.8%)动脉瘤均末显影,6例瘤颈少许显影病例中3例(11.5%)存在血栓形成,次全栓塞1例(3.3%)瘤体再通,另外2例始终稳定,所有病例载瘤动脉通畅,狭窄2例(7.7%),临床上无任何症状,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再出血.结论 急症血管内应用Neuroform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出血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足方便的、安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糖尿病足患者截肢前、后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必要性.方法14例患者,其中截肢前血管内治疗10例,截肢后治疗4例,累及血管包括股浅动脉、股深动脉和胫、腓动脉,其中17支血管行血管内球囊成型治疗,同时结合局部扩血管药物灌注.结果所有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肢体血供明显改善,有效促进截肢后伤口愈合.无并发症.结论糖尿病足截肢前、后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使用长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严重下肢缺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从2007年4月到2008年3月,34例患者(53条下肢,119处血管病变)接受了长球囊膝下血管PTA。回顾性分析血管造影图像,根据病变长度和程度进行分类和分级。平均随访期(7.4 ± 2.6)个月,随访期内每3个月进行1次下肢MRA,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92%患者手术成功。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tension, TcPO2)分别从治疗前的(0.50 ± 0.18)和(18.85 ± 12.08) mmHg,提高到治疗后的(0.81 ± 0.12)和(39.85 ± 12.67) mmHg。在随访期末,29例患者取得稳定疗效。5例症状复发,其中3例行第2次PTA。共进行了2例大截肢和4例小截肢术,取得94%的保肢率和59%的通畅率。结论   使用长球囊行膝下动脉PTA治疗糖尿病严重下肢缺血安全、可行,取得令人鼓舞的中期效果,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评估其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体白蛋白早期干预对延迟溶栓所致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为降低延迟溶栓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模型,然后分别在脑缺血2、3、4 h后拔出线栓形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38只体重320 ~ 380 g的清洁级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白蛋白组和联合治疗组(白蛋白+rt PA),其中假手术组3只,其余每组再分为脑缺血2、3、4 h再灌注亚组,每亚组15只。在白蛋白组、联合治疗组中,20%人体白蛋白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 h时间点经大鼠股静脉给药,剂量2.5 g/kg体重。联合治疗组于各再灌注时间点拔栓后立即自大鼠股静脉注入rt PA,剂量10 mg/kg。各组大鼠于MCAO 后24 h处死,分别行2,3,5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埃文斯蓝(EB)定量检测血脑屏障(BBB)渗漏情况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的表达。结果   大剂量人体白蛋白早期干预显著改善了24 h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 MCAO 3 h、MCAO 4 h白蛋白组及MCAO 3 h联合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MCAO 4 h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白蛋白组、联合治疗组各缺血再灌注时间点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梗死体积有明显缩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尤其是在MCAO 4 h白蛋白组、联合治疗组分别较对照组下降23%和17.3%。脑出血转化在对照组4 h 出现2例、白蛋白组4 h、联合治疗组4 h各1例。白蛋白组、联合治疗组各缺血再灌注时间点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EB含量有明显降低(P < 0.05)。与对照组相比,白蛋白组、联合治疗组的MMP 9在梗死灶边缘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结论   大剂量人体白蛋白早期干预,可降低实验动物延迟溶栓后的BBB的通透性,减小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缺血再灌注组24只,丁苯酞治疗组24只。每组再分为缺血2、3和4 h 后再灌注3个亚组,每亚组8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神经功能和脑梗死范围,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 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再灌注后, 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范围也随之增高,缺血再灌注组在缺血2、3和4 h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6 ± 0.6)分、(3.7 ± 1.0)分和(4.2 ± 1.0)分,脑梗死容积比率分别为(27.6 ± 5.4)%、(33.1 ± 6.1)%和(42.3 ± 7.3)%;而在丁苯酞治疗组则分别为(1.2 ± 0.5)分、(1.6 ± 0.7)分、(2.3 ± 0.9)分和(9.8 ± 1.6)%、(16.7 ± 2.3)%和(20.7 ± 3.9)%,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并发现丁苯酞治疗组的缺血4 h的症状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比率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丁苯酞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的VEGF表达均逐渐减弱。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减弱(P < 0.01)。与其他两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的VEGF表达明显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表达相关,并能延长缺血再灌注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