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庄幸  谢志军 《中国能源》1992,(8):16-19,37
<正> 一、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统计分析系统的简介能源统计分析,是认识能源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实行能源科学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本系统包括的统计分析内容有: 1.发展速度方面的统计分析:其中分  相似文献   
2.
生物燃料在我国公路交通中替代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幸  姜克隽 《中外能源》2007,12(2):23-28
首先从我国生物燃料开发的资源保障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性以及现代汽车技术利用的可能性等方面,对生物燃料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之后重点论述了利用IPAC模型研究我国未来公路交通能源需求以及生物燃料替代的发展情景。研究表明:未来我国公路交通倍增的油品需求对我国石油供应造成巨大压力,推广新型汽车技术和发展替代燃料是降低公路交通油品消耗的战略措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与生物燃料结合是我国未来公路交通最佳的技术选择,并且生物燃料在我国未来公路交通中将展现出很强的燃料替代前景。  相似文献   
3.
庄幸 《中国能源》1992,(6):27-30
<正> 一、系统的介绍应用查询顾名思义是一种强调应用的查询。它的应用体现在提供能源与经济信息的需求,既要提供反映能源生产、加工转换、分配流通以及消费与节约的现状与特征的信息集,也要提供能源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关系、能源平衡和能源分析、能源互补替代及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随之而来的经济迅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将导致能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使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制约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为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就要走节能道路,推动全社会节能降耗,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以此缓解能源紧张和环境压力。本对我国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国家政策的行动进行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2050年低碳情景和低碳发展之路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利用IPAC模型对我国未来中长期的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进行分析。设计了3个排放情景,介绍了情景的主要参数和结果,以及实现减排所需的技术,同时探讨中国实现低碳情景所需要的发展路径。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国家,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快速明显增加。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路径,必须从现在就采取适合于低碳发展的政策,着重发展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重大清洁能源开发、转换和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技术,提高公众意识,使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普遍行为,逐步实施能源税和碳税。  相似文献   
6.
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与GIS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幸  张正敏 《中国能源》2000,(10):26-30
  相似文献   
7.
8.
由于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不会对环境构成威胁,因此它是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比了中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并且指出了我国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存在的差距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庄幸 《太阳能》2006,(3):12-14
一前言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随之而来的经济迅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将导致能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使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制约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为保障全面  相似文献   
10.
LEAP模型在可再生能源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虎  梁志鹏  庄幸 《中国能源》2004,26(10):34-37
我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国家也出台了很多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但我国在省级一直缺乏可再生能源的规划及相关经验,本文利用能源规划中常用的LEAP模型,并结合湖南省作为案例,研究了LEAP在省级规划工作中应用,探讨在省级可再生能源规划中定量分析方法,得到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