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户行为模式挖掘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软件可用性测试中,分析用户行为模式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为解决具有序列长度长、以序列片断为支持度计算依据等特点的用户行为模式挖掘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基于前缀树的频繁事件序列扩展方法,给出了比特图索引表的构造、事件扩展、事务扩展以及支持度计算的算法。使频繁事件序列能够简单快速地被确定。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2021年全球储能市场的基本特点:全球达成减碳共识,储能的作用凸显;全球新型储能市场规模突破10 GW;储能安全性越来越重要;长时储能崭露头角;商业模式逐渐明晰.  相似文献   
3.
张兴  黄辉  岳芬 《中外能源》2023,(12):22-28
目前,用户侧储能主要包括家用储能和工商业储能。德国、中国是用户侧储能装机规模排名前两位的国家,前者以户用储能为主,后者以工商业储能为主。能源危机与高企的居民零售电价、稳定的光储补贴政策推动德国屋顶光伏需求高增长,进而带动户用储能渗透率的提升,德国家庭安装储能主要是为了提高光伏发电自用率和家庭用电自给率。中国城市人口聚集居住,居民电价以单一固定电价为主,户用储能缺乏大规模发展的必要性和条件。随着分时电价机制的逐渐完善,执行峰谷分时电价的工商业用户配置储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与德国户用储能相比,国内工商业储能初始投资成本更低、收益更好,但同时也存在收益不确定性高、用户筛查成功率低、参与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存在障碍、现有储能技术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等问题。可以从拓展收益来源、开辟应用新场景、加大其他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力度、推动分布式储能聚合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等方面来促进中国用户侧储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将引发一场深刻的能源和工业革命,会对未来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储能是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发展储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储能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并深入探讨了储能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而给出储能战略发展的政策需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6.
为了实现海关系统基础信息化资源的有效融合,现结合某海关的实际现状,对多种异构虚拟化平台的深度融合进行分析,提出了直接整合优化和搭建统一管理私有云平台两种方案,研究探索了搭建高可用性的数据库集群,并运用虚拟化技术来提高数据安全性,此外,考虑到有两个机房,可运用小双活数据中心技术实现双活和容灾的目的 ,保证业务连续性.可有...  相似文献   
7.
岳芬 《电气时代》2024,(1):36-37
<正>国内储能市场发展现状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搭建了10余年的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截至2023年9月底,国内已经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含抽蓄、新型储能及熔融盐储热)累计装机规模达到75.2 GW,同比增长50%;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25.3GW/53.4 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280%和267%。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占比较2022年同期增长20多个百分点。细分技术路线上,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锂电成本大幅下降,锂电装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占比已经超过95%,比2022年同期增长7.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意味着风电和光伏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新能源发电固有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使调峰问题日益突出.燃气电站和电化学储能由于可调范围大、响应速度快,未来有望成为重要的调峰资源.首先,梳理了各省天然气发电调峰、储能调峰相关政策和市场规则,从准入门槛、参与方式、申报价格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基于平准化电力成本(LCOE)概念,详细分析了包含初始投资、运维检修、燃料成本在内的天然气发电调峰电站、储能电站成本构成;最后,以某省为例,对比燃气发电调峰和储能调峰经济性,定量分析了初始投资、利用小时数、燃料/充电成本等因素对平准化电力成本的影响.通过对比得出,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未来在短时调峰方面,电池储能将比燃气发电调峰更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有重要进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储能技术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最活跃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储能的崛起与发展离不开政策的鼓励与机制的支持.英国具备成熟的自由电力市场,为储能构建商业模式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同时近年来英国针对制约储能发展的政策与市场规则进行修改,为其规模化应用及参与电力市场逐步扫清了障碍,值得我国借鉴.本文首先梳理了英国储能发展的状况,从市场发展重点、参与者类型、项目规模等方面分析了英国储能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