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
对煤气锅炉空气预热器的漏风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漏风的原因和危害,提出了漏风的预防和治理措施.重点分析了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和热端漏风对排烟温度和排烟热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端漏风对排烟温度的影响较大,但不会对排烟热损失造成影响;热端漏风对排烟温度的影响比冷端小,但对排烟热损失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对于高炉煤气锅炉,由于其特有的燃料性质以及由此带来的锅炉尾部受热面的不同设置方式,使得其锅炉效热率的计算和修正有别于传统方法。在GB 10184—19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的基础上,结合高炉煤气的特性和锅炉尾部受热面的设置特点,分析得到了适用于高炉煤气锅炉的热效率计算和修正方法,并以某钢铁厂220 t/h全烧高炉煤气锅炉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其结果可为该类锅炉的效率测试和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煤气锅炉热效率计算模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燃料特性实时修正的煤气锅炉热效率在线监测方法,通过锅炉实时运行数据对定期化验的煤气特性进行修正,得到实时煤气特性,并将其用于煤气锅炉热效率计算,进而实现锅炉热效率的在线监测。以某220 t/h煤气锅炉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在测试工况下,采用传统方法得到的锅炉在线热效率的平均相对误差值达到0.36%,而采用本研究方法得到的锅炉在线热效率的平均相对误差值仅为0.09%,说明本研究提出的模型是有效的,能够减小煤气特性波动给锅炉热效率计算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了锅炉效率在线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大容量超(超)临界对冲燃煤锅炉的燃烧系统多采用炉内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并配置低NOx旋流燃烧器,有效控制了NOx的排放,但部分锅炉存在CO排放浓度偏高的问题。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某660MW超(超)临界对冲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可控因素对锅炉CO排放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运行氧量、燃尽风直流风量和燃烧器内二次风量对CO排放浓度的影响较大,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相比之下,燃尽风总风量及同层燃烧器外二次风配风方式对CO排放浓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从燃烧机理出发,分析了运行氧量、燃尽风直流风量和燃烧器内二次风量等主要因素对CO排放浓度的影响机理。该方法可作为锅炉相关性能建模时辅助变量的选取办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混沌粒子群算法的火电厂厂级负荷在线优化分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机组负荷优化分配是降低发电厂能耗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该文针对厂级负荷在线优化分配对算法速率和精度的要求,提出一种新的机组负荷实时分配模型,分别给出了机组自动发电控制和厂级负荷分配方式下负荷响应速率约束方程,并提出一种自适应约束边界,可显著提高算法计算效率,在满足电网对机组负荷品质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全厂煤耗量最小的目标。提出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来求解实时负荷优化分配问题,采用自适应惯性权重以加快算法收敛速度,在粒子群算法解的邻域内进行混沌优化搜索,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极值点。文中给出了厂级负荷在线优化分配算法步骤,并进行了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煤粉着火温度与煤质指标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煤粉着火温度预测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预测评判,并与常规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较,以验证此模型的可靠性和精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该模型比传统计算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能更准确地预测煤...  相似文献   
7.
当锅炉主要运行参数偏离目标值时,会引起锅炉热效率的下降,导致机组发电煤耗升高。为此,分析了煤气锅炉热效率的计算要点,并提出了适用于煤气锅炉的煤耗偏差分析模型,给出了锅炉运行过程中排烟温度、排烟氧量、排烟CO含量变化时的发电煤耗偏差计算模型。实际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出锅炉主要运行参数偏离目标值所引起的煤耗偏差,可为机组的优化运行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某离心风机为例,对比了风机采用入口导流器调节与变速调节的经济性差异,并分析了二者经济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变速调节相比入口导流器调节的节能效果与流量和管路特性有很大关系:流量越小,节能效果越明显;管路系统静能头越小,节能效果越明显。在管路特性对节能效果的影响因素中,系统静能头起主要作用,而管路阻力系数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和安排上,与高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现状,结合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重构课程内容,立足学院专业特色,选择相关知识点,紧密围绕船用机械,设置了九个典型项目、十七个任务,基于项目具体任务,构建学习情境,通过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实施。课中以项目为主线,通过任务导入、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技能提升、任务总结6个环节,使学生充分参与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全方位的“能力导向、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式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