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气溶胶作为大气电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磁信号具有很强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从而影响电磁信号的传输质量,本文分析了气溶胶和电磁信号的相互作用机理,利用Mie散射给出了球形气溶胶粒子的散射、吸收和消光效率因子以及不对称因子随电磁信号波长变化的数值结果,为提高电磁信号传输质量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装配式建筑在村镇低层住宅结构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一种装配式轻钢框架-复合轻墙结构。该结构由轻钢框架作为竖向承重体系,单排配筋再生混凝土薄墙板作为抗侧力构件与轻钢框架共同抵抗水平地震作用,再生混凝土薄墙板复合EPS保温模块和粉煤灰砌块层形成保温墙体。通过4个装配式轻钢框架-复合轻墙结构和1个轻钢空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墙板分布钢筋间距和墙体构造形式(是否复合粉煤灰砌块层)对该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轻钢框架与单排配筋再生混凝土薄墙板协同工作良好,结构具有明确的两道抗震防线,由于复合EPS保温模块和粉煤灰砌块,实现了抗震节能一体化;减小墙板分布钢筋间距和复合粉煤灰砌块层可显著提高结构承载力和延性。基于JGJ 138—2016《组合结构设计规范》及相关文献,给出了装配式轻钢框架-复合轻墙结构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装配式低层住宅结构的发展,研发了装配式轻型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带暗支撑单排配筋再生混凝土薄墙体组合结构(简称“装配式轻钢框架-轻墙体组合结构”),该结构由预制轻钢框架与轻墙体共同受力,暗支撑的设置可提高墙体的抗剪性能。通过6个装配式轻钢框架-轻墙体组合结构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分析了轻墙体分布钢筋间距、暗支撑设置对试件损伤演化过程、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刚度、残余变形率和耗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装配式轻钢框架-轻墙体组合结构具有良好的协同工作性能,加载过程中,体现出两道抗震防线,即轻墙体为第一道抗震防线,轻钢框架为第二道抗震防线;结构中轻墙体为剪切破坏,轻钢框架的梁和柱为弯曲破坏,轻墙体的存在明显减缓了轻钢框架侧向位移的发展,连接梁和柱的强化型节点可靠连接。同时,轻墙体分布钢筋间距减小及设置暗支撑均可显著提高组合结构整体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并明显延缓墙体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4.
以武钢2180mm超宽CVC冷连轧机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实际生产数据,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9.0建立了辊系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不同弯辊力、板宽、中间辊窜辊下的板形调控特性,可以看出以上板形控制手段对其半承载辊缝具有较大的影响。运用所建立的辊系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到不同工况下的中间辊和支持辊间、中间辊和工作辊间的辊间接触压力。可以看出,中间辊和支持辊间、中间辊和工作辊间的辊间接触压力呈现出"S"形。通过以上分析为实现板形的良好控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预案处置的快速性、预案内容的合理性、应急资源有效性、预案消耗费用的合理性以及预案的灵活性等五个方面建立了预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应急疏散预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6.
装配式轻型钢管框架-轻墙共同工作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一种适用于低层或多层农房建筑的装配式轻型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轻墙结构,框架由轻型钢管再生混凝土梁、柱及连接节点螺栓连接而成,轻墙为单排配筋再生混凝土薄墙板,框架与轻墙之间通过构造钢板进行螺栓连接,形成共同工作的受力体系.框架承担主要竖向荷载,同时与轻墙共同工作提供水平抗侧力.为研究钢筋间距、墙体厚度对装配式轻型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轻墙结构中框架与墙体共同工作性能的影响,进行了4个装配式轻型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轻墙试件及1个空框架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配筋间距、墙体厚度对试件损伤演化过程、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刚度以及耗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型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轻墙结构具有良好的共同工作性能,有明确的两道抗震防线;轻墙破坏形态为剪切破坏,随后框架压弯破坏,装配式连接构造安全可靠,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缩小配筋间距、增加墙体厚度可提高轻型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轻墙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7.
母乳被认为是婴幼儿最佳的食物来源,母乳化是配制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基本准则。然而母乳的成分极为精细和复杂,全面了解母乳成分非常重要。氨基酸是母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其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泌乳阶段(初乳、过渡乳、早期成熟乳、晚期成熟乳)、地区(南方、北方)以及产次等。本研究评估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国母亲母乳氨基酸组成模式的影响,并提出不同泌乳阶段中国母乳氨基酸模式及针对不同地域和季节早期成熟乳和晚期成熟乳的氨基酸模式。本研究在我国8 个城市共采集了1 640 份母乳样本,对地域、产次、分娩季节、出生情况、分娩方式5 个因素在不同泌乳期中各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欧氏距离计算各泌乳时期的氨基酸相似度,找到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的氨基酸模式,通过欧氏距离筛选母乳样本,确定不同泌乳阶段推荐母乳氨基酸模式。结果表明,地域、分娩季节明显影响早期成熟乳与晚期成熟乳氨基酸模式,产次、出生情况、分娩方式的影响需要综合多因素分析,通过变异系数结果验证了中国母乳氨基酸模式,并提出不同地域与季节氨基酸母乳模式的差异性。本研究为婴幼儿配方乳粉母乳化研究及母乳营养学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婴幼儿配方乳粉改良和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秦亮  于杨  任乐乐  程文杰 《冶金设备》2023,(S2):219-220+226
首钢长钢轧钢厂高棒生产线转毂高速上钢装置经过长时间运转,出现一系列设备问题,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和出现产品质量。通过对转毂高速上钢装置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在不改变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对转毂高速上钢装置加以改进。改进之后的转毂高速上钢装置故障次数明显降低,增加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实现了高棒生产线的稳定生产,体现了技术创新对于设备运行稳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燃气轮机模型燃烧室的非预混燃烧流场,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分别结合火焰面生成流形模型(FGM)和部分预混稳态火焰面模型(PSFM)对甲烷/空气同轴射流非预混燃烧室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GM所预测的速度分布、混合分数分布、燃烧产物及CO分布与试验结果更符合;两种模型均能捕捉到燃烧室中的火焰抬举现象;燃烧过程中的火焰结构较为复杂,同时存在预混燃烧区域和扩散燃烧区域,扩散燃烧主要分布在化学恰当比等值线附近,预混燃烧区域主要分布在贫油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