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2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烯效唑延缓小麦成熟期间叶片衰老的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9~1992年田间与盆栽试验,研究烯效唑对小麦成熟期间旗叶及下二叶等三片功能叶衰老的延缓作用和增产效果。研究表明:1.烯效唑延缓小麦成熟期间功能叶片的衰老,表现在叶片细胞电解质渗漏率降低,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增高,丙二醛积累减少;2.烯效唑对离休旗叶片有保绿作用;于小麦齐穗期喷施20~40×10-6,烯效唑药液750kg/hm2,可提高小麦千粒重3~4g,增产12%~16%。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20世纪40年代以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于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其主要功能有:调节植物内部的化学组成或果实的颜色;启动或终止种子、芽及块茎的休眠;促进发根和根的生长;控制植株或器官大小;提前、推迟或阻止开花;诱导或控制叶片或果实的脱落;调节座果率及果实的进一步发;促进植株从土壤中吸收矿质营养;改变作物发育的起始时间;增加植物的抗病虫能力和抗逆能力。本文仅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历史、对植物新陈代谢的调节、对开花座果及果实发育的调节、对植物组织器官大小及衰老的调节等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内源IAA对杂交稻强、弱势粒灌浆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和杂交稻协优9312、Ⅱ优162及其相应恢复系为材料,对灌浆初期籽粒中内源IAA、糖分的变化,以及IAA抑制剂对IAA以及3H 标记葡萄糖吸收分配和籽粒灌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初期强势粒的IAA含量以及增重的速度始终高于弱势粒。在开花受精7 d以前,强势粒中果糖、葡萄糖及蔗糖的含量高于弱势粒,之后相反。强、弱势粒间存在的这种灌浆势差异,杂交组合大于其相应的恢复系。IAA合成及运输抑制剂明显降低3H 葡萄糖在籽粒中的分配。外源IAA对幼穗的处理,缩小了强、弱势粒间结实率的差异,使整穗的结实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外源ABA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比较研究了外源植物激素ABA(脱落酸)与植物生长抑制剂MH(马来酰肼)对水稻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以期阐明ABA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的生理学作用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ABA与MH虽然都具有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的作用,但两者生理作用性质不同,ABA抑制水稻种子发芽是延缓种子发芽,而MH是降低种子活性,对种子发芽具遏制、伤害作用。MH  相似文献   
5.
亚种间杂交稻协优9308的结实特性与生理基础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比较生理学研究方法,研究亚种间杂交稻协优9308与品种间杂交稻协优63的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灌浆成熟期亚种间杂交稻协优9308与品种间杂交稻协优63都有"粒间顶端优势"特性,亚种间杂交稻协优9308比品种间杂交稻协优63的"粒间顶端优势"更明显.但是,由于协优9308灌浆成熟期稻株生理活性高,支撑其劣势粒充实,优劣势粒的平均结  相似文献   
6.
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生理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观察比较了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和高产杂交稻协优63的生理特性。与高产杂交稻协优63相比,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表现出两个明显的顶端优势,即营养生长期间的“茎蘖顶端优势”和灌浆成熟期间的“粒间顶端优势”。认为这两优势是协优9308超高产的生理特性和基础,据此提出以单茎(蘖)物质生产优势为基础,以“两个顶端优势”为中心的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的“生理模型”,即(1) 协优9308 干物质生产能力高,全生育期单株干物质生产量达120 g;抽穗后仍具有较高生产力,此间生物产量占总生物产量的40%。(2) 营养生长期“茎蘖顶端优势”显著,有效分蘖终止期较早,出现在移栽后2周左右,幼穗发育整齐,成穗率>65 %。(3) 灌浆成熟期“粒间顶端优势”显著,优势粒灌浆势高,齐穗后第2周便达到灌浆势的峰值,此后仍保持一定的灌浆能力;劣势粒灌浆进程比优势粒滞后,在临近成熟时,仍未出现灌浆势峰值;支撑劣势粒灌浆势不减的生理机制是:根系衰老迟缓,花后物质运转势较高,功能叶衰老迟缓。这一超级杂交稻“生理模型”的经济产量指标是11~12 t/hm2。  相似文献   
7.
CM2 68 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植物激素研究室新研制的水稻化学杀雄剂 ,经 1994~ 1997年试验表明 CM2 68具有较高的选择杀雄活性 ,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使用 ,诱导水稻雄性不育效果明显 ,自交败育率可达 95%~ 10 0 % ,化杀制种产量在 1.0~ 1.5t/ hm2 。进一步研究表明 ,CM2 68通过干扰花药中淀粉及蛋白质的积累 ,抑制植物营养体向花药运输脯氨酸及花药自身合成脯氨酸 ,并降低花药中脯氨酸的利用率 ,引起花药营养匮缺 ,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8.
协优9308的分蘖成穗与灌浆结实特性及其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选配了诸如协优9308、两优培九等超级杂交稻 ,显示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优势 ,单季产量高达10~12t/hm2。在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中国超级稻试验示范”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以协优9308(跨越计划中供试超级杂交稻组合)为靶标组合 ,研究“超级杂交稻的生理模型”。本文阐述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少蘖成穗率高与营养生长期“茎蘖顶端优势”关系 ,穗大结实率高与灌浆成熟期“粒间顶端优势”的关系 ,以及提高成穗率与结实率的主要措施。一、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的茎蘖顶端优势与分蘖成穗1.秧田…  相似文献   
9.
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研究——水稻的生育与生理特性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两系)及协优9308(三系)为材料,比较研究灌溉稻田旱作法与常规灌溉法水稻的生育与生理持性。结果表明,两杂交组合不因旱作改变全生育总叶片数,但播种至齐穗期因旱作缩短4~8 d,幼穗发育(拔节期)未见明显差别,说明旱作水稻生殖生长期相对缩短。旱作法水稻单丛叶面积大于常规灌溉稻,叶面积指数小于常规灌溉稻。水稻根系单丛干重因旱作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有明显增加,并营造了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根重根深的土壤环境。结果还表明,水稻旱作法有益于构建由大个体构成的高生物产量的群体,抽穗后生物产量占全生育期生物产量近40%;但是,旱作法对水稻也有诸多不利的生理影响,其一是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根系生理活性下降,表现在单茎根系伤流量、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含量、根系呼吸强度均较低;其二是灌浆-成熟期稻株剑叶光合速率低于常规灌溉法水稻,叶片气孔阻抗高于常规灌溉法水稻。因此,进一步提高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的产量水平,其技术的主攻方向似应为提高稻株籽粒灌浆期间的生理素质,以提高成熟期的光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灌溉稻田单季水稻高产旱作法”是与传统的灌溉稻作技术相比较而言的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准生态栽培方法。本文旨在选用浙江省“8812”超级稻水稻育种项目中的一些组合,试验它们在灌溉稻田旱作条件下的产量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供试“8812”杂交稻组合在本旱作条件下,多数能达到8.5t/hm^2产量水平。超过对照2组合汕优63产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对照1组合两优培九产量水平,且多数以大穗为基本因素获得高产,对照组合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是多穗。“8812”杂交稻组合的产量形成相对偏重于成熟期的光合生产量,而对照组合两优培九、汕优63相对偏重于营养物质撤离的贮藏物质。仅以本试验结果分析,供试“8812”杂交稻组合营养生长期株型(叶展相)较紧凑,灌浆期间生理活性较高,但收获时营养残存器官干物质较多,收获指数较低,对照组合易早衰,但收获指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