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南方红豆杉种子透性及甲醇浸提液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皮的透水性不是引起休眠的主要原因。南方红豆杉种子各部分的甲醇浸提液作生物测定,表明种子的内种皮、中种皮及胚乳均含有某些抑制物质,对白菜苗高和根长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内种皮的抑制能力为最高,胚乳次之,中种皮最少。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子的胚乳、内种皮和中种皮存在的多种有机化合物是造成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土壤养分与毛竹及竹笋生长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西5个毛竹主产县的土壤养分与毛竹及竹笋生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对立竹度的影响达差异显著水平,平均立竹胸径随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而增粗,且达差异极显著影响.毛竹枝下高平均为7.399 m,土壤养分中速效磷对竹材枝下高影响达差异显著水平,而其他养分对枝下高的影响很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养分对竹材枝下高和笋地径影响达差异极显著水平,且笋地径随速效磷含量增加而显著增粗.各林地土壤有机质与速效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以及速效氮含量与速效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显著.毛竹立竹度与各土壤养分因子均呈负相关关系,速效磷含量与毛竹胸径、枝下高、出笋数和笋地径均达差异显著含量或极显著影响.速效钾含量与毛竹及竹笋、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与竹笋的影响均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南方红豆杉种子胚乳中发芽抑制物质的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胚乳中的发芽抑制物质进行了研究.用甲醇直接萃取法进行提取,通过GC-MS联用仪进一步分离和鉴定,并分别确定了它们的抑制物浓度.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子胚乳中存在庚酸、壬酸、辛酸、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种发芽抑制物质,它们均不同程度地抑制白菜胚根的生长,差异达显著与极显著水平,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4.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种子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生物量、抗氧化酶及一些抗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铝和适度的酸雨有利于茶树生物量的积累,较高的铝和较高酸度酸雨不利于茶树生物量的积累.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先增加后下降.随着酸雨强度的增加,SOD、POD、CAT和APX总体上增加,在较低浓度铝处理下,酸雨加剧SOD、POD、CAT和APX的增加,存较高铝浓度(30 mg/L)处理下,酸雨加剧SOD、POD、CAT和APX的下降.10 mg/L铝浓度处理茶树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O2-)和丙二醛(MDA)含量与无铝处理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其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增加.酸雨强度对茶树叶片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没有明显影响.酸雨加剧铝引起茶树叶片O2-产生速率和MDA积累的增加.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而酸雨单独作用对脯氨酸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酸雨加剧铝对茶树叶片脯氨酸积累的增加.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下降.pH 3.0的酸雨明显提高茶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茶树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一些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增强对酸雨和低浓度铝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高浓度的铝(30 mg/L)损伤茶树抗氧化系统,减少一些抗性物质的合成,影响其生长,而酸雨加剧高铝对茶树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本试验选择油茶优良无性系长林166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试验设计,1/2实施,共36个处理,研究水、 氮、 磷、 钾和芸苔素内酯(brassinolides,简称 BRs)及其耦合作用对油茶叶片氮、 磷、 钾含量、 开花数量及种仁出油率的影响,以期为油茶速生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1)在5个试验因子中,对油茶叶片氮、 磷、 钾含量、 开花数量及种仁出油率的影响,均以喷施BRs的处理最大,灌水量次之,而施肥量的影响最小; 2)各处理对油茶叶片含氮量和开花数量的影响可较好地运用二次多项式方程进行曲线拟合,且试验重复性较好,各处理对油茶叶片钾、 磷含量及种仁出油率的影响,运用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较差,但由于试验重复性较好,故在实际应用中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3)5个因素单独作用时,油茶叶片含氮量和含钾量均随其用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叶片含磷量则随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对种仁出油率和开花数量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江西三清山华东黄杉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江西三清山5个华东黄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居群遗传结构.用10个引物对5个居群共45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76条清晰的扩增带,其中68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百分率(PP8)为89.4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82 7,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432 2.在居群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在56.58%~85.5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91 3~0.282 7,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290 5~0.432 2.物种和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居群间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Gst=0.209 0,Φst=14.05%).由UPGMA聚类分析可知,1(SGTH)和2(LQJ)两个居群优先聚类,4(LM)和5(YJF)聚为一支,居群的亲缘关系与地理距离及海拔高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对江西省14个毛竹主产区的毛竹材化学性质进行试验与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对竹材化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竹材的纤维素含量比较稳定,受立地因子影响较小;综纤维素含量为73.6%,土壤厚度对竹材综纤维素含量影响差异显著;土壤厚度、腐殖质厚和母岩对木质素的影响差异显著;影响戊聚糖含量的主导因子依次为海拔、腐殖质厚和土壤厚度;影响冷水抽出物含量的主导因子依次为海拔、速效P和腐殖质厚,且海拔对冷水抽出物影响差异显著,并随海拔、速效P、有机质以及速效N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腐殖质厚增大而减少;影响1%NaOH抽出物含量的主导因子有母岩、海拔、腐殖质厚和速效K,其中母岩对1%NaOH抽出物含量影响差异显著,1%NaOH抽出物含量随着腐殖质厚增大而减小;影响苯醇抽出物含量的主导因子依次为速效P、土壤厚度和有机质,且速效P对其含量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 Flous)的遗传多样性过程中,为了获得清晰、重复性好的ISSR扩增结果,对影响ISSR-PCR的多个因素包括模板浓度、Mg2 浓度、dNTPs浓度、Taq酶的用量、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等指标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确定了华东黄杉ISSR-PCR分析的最佳扩增条件为:20μL PCR反应体系中,2μL10×Taq酶配套缓冲液,1.5 UTaq聚合酶(上海Promega公司),1.5~2.5 mmol/L MgCl2,0.2μmol/L引物,0.2 mmol/L dNTPs,10 ng/L模板DNA。用来自江西三清山的4个个体,以100个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出扩增效果较好的12个引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生物检测方法研究南方红豆杉种子的种皮和胚乳甲醇提取物中的石油醚、乙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相成分对白菜发芽及生长的影响,通过GC-MS联用仪进一步分离和鉴定化合物成分,并采用反对数法分别确定它们的有效抑制浓度.结果表明:胚乳和种皮石油醚、乙醚和乙酸乙酯相溶液处理的白菜籽发芽率分别降低16、63、66和59、47、84个百分点;胚乳和种皮石油醚、乙醚和乙酸乙酯相处理的白菜苗高分别为对照的38.41%、37.97%、35.72%和 37.18%、38.87%、38.07%;胚乳石油醚、乙醚和乙酸乙酯相浓度处理的白菜根长分别为对照的53.91%、11.17%、17.69%和11.84%、19.42%、11.51%.经质谱分析得出有机酸类、苯类、酯类等共14种有机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十六酸、十八酸、苯甲酸和乙酸等不同程度地抑制白菜胚根的生长,差异达显著与极显著水平,且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越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油酸能促进白菜胚根的生长,但随浓度增加促进作用降低.十六酸、十八酸、苯甲酸和乙酸对白菜胚根的生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是3 112.053,2 890.754,429.632,4 272.776 μL/L.  相似文献   
10.
江西毛竹主产区土壤有效Cu、Zn、Fe和Mn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西6个毛竹主产县8个林地的土壤有效Cu、Zn、Fe和Mn含量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含量差异变化均较大.0~10,10~30和30~50 cm平均有效Cu含量分别为0.70,0.51和0.39 mg/kg,排埠、双峰和官山林地有效Cu含量主要分布在0.5~1.0 mg/kg,分别占全部样地的77.8%,100%和88.9%;除太平山庄外,10~30 cm和30~50 cm土层有效Cu含量均低于0.5 mg/kg.有效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0,1.34,0.86 mg/kg.有效Fe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41,15.93和13.56 mg/kg,三爪仑样地0~10 cm土壤有效Fe含量在20~25 mg/kg,占全部样地的88.9%;10~30 cm在15~20 mg/kg,占全部样地的55.6%.土壤有效Mn平均含量分别为16.37,12.13和9.20 mg/kg,太平山庄样地0~10 cm和10~30 cm土壤有效Mn含量为15~20 mg/kg,均占全部样地的66.7%.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样地土壤有效Cu、Zn、Fe和Mn含量均达极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有效Fe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Cu呈负相关,与10~30 cm和30~50 cm土壤有效Zn和0~10 cm有效Mn呈负相关但不显著.除0~10 cm的土壤有效Fe和Zn含量之间不显著外,其它微量元素之间均达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