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2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北京顺义区计划于2~3年内,奶牛发展到2~3万头,肉牛出栏10万头,肉羊发展到30万只,预计所需粗饲料至少45万t。但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以小麦、玉米秸秆为主要来源的粗饲料会逐步减少,而实际需求量在逐步增加,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发展一定面积的高产、优质型饲草,以满足畜牧业的全方位、多层次需求,使牧草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多元化方向发展。2000年,顺义区农科所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合作,在全区3个重点养殖小区进行皖草2号试种,皖草2号表现出产量高、适口性好、抗逆性强等多方面优点,得到种植、养殖户一致认可。2001年春聘请专家对全区规模较大的30个养殖小区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对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与区农机部门大力合作,调整改装播种及收割机械,取得较好成效。同年8月,在与北京市农委、市农科院一同组织的现场观摩会上,皖草2号获得区县领导、专家肯定。皖草2号的推广种植对于缓解畜牧养殖业发展中遇到的高产、优质型青饲供应不足的矛盾,可起到重要作用。一、试验、示范产量情况2001年顺义区皖草2号春播种植示范面积达到了130余hm2。经测产,鲜草产...  相似文献   
2.
牧草型小黑麦、黑麦品种试验示范工作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农业结构调整后,草食家畜发展迅速,对牧草的种类及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北京市种子管理站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于2001年9月~2002年6月期间,合作开展了小黑麦、黑麦品种筛选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显示,小黑麦、黑麦是非常好的饲料作物,可以青饲、晒制干草或青贮,在产量及品质上也有明显优势,并且能覆盖冬春裸露地,具有很强的环保效果,建议在发展草食家畜的同时要注重发展小黑麦、黑麦.  相似文献   
3.
滴灌施肥对土壤铁、磷有效性及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中畦灌和滴灌方式对土壤pH和有效铁、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可提高水、肥生产效率,增加番茄产量。滴灌条件下根围润湿区土壤可以经常保持较高的含水量,pH高于根外非润湿区和畦灌区,其土壤有效磷的含量高,而土壤有效铁的含量较低。在滴灌施肥条件下配用一定量柠檬酸不仅可降低润湿区土壤pH,还可提高土壤有效铁含量,并增加叶片中铁、磷的含量,进而果实产量也相应地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3414"试验对不同氮、磷、钾水平下的生菜产量及养分最佳投入量进行分析,通过肥料效应方程对氮、磷、钾的肥料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线性加平台拟合氮肥效应时,最佳施氮量为139.5 kg/hm2,最佳产量为18.82 t/hm2.由一元二次模型拟合磷、钾的施肥效应得出在试验地块的基础地力下,施磷肥有部分的增产效果,但施钾肥不增产,说明增施钾肥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5.
魏荔  高光明 《蔬菜》2010,(4):10-12
<正>目前,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迅猛发展,特别是大棚蔬菜,因其投资少见效快,面积在迅速增加。大棚保温性能不如温室,通常茄果类蔬菜一年只能种两茬,但如果巧妙安排茬口,可以实现一年内"西瓜—番茄—西葫芦"三茬的种植模式,每茬  相似文献   
6.
沼液与化肥长期配施对蔬菜生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9~2011年长期连续5茬蔬菜作物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测定了番茄和甜椒2种蔬菜的产量、硝酸盐,可溶性固形物,Vc和总酸量,以及土壤的pH,EC,有机质、铵态氮和硝态氮等指标.结果表明,沼液与化肥配施能明显地提高番茄和甜椒的产量,提高蔬菜中Vc含量;无论是沼液与化肥配施还是单独施用沼液,均加剧了表层土壤的酸化和盐渍化,长期使用易导致深层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同时有利于表层土壤的无机氮含量累积,短期内施用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处理对糯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北京市顺义区布置了糯玉米肥料效应试验,研究氮磷钾的不同配比对糯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确定当地糯玉米的氮磷钾适宜施用量。采用"3414"部分实施设计,3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处理3(N1P2K2)纯收入为19594元/hm2,是所有处理组合中最高的,为最佳施肥组合。不同施肥处理对糯玉米籽粒中的养分含量影响不大,但对糯玉米秸秆中的养分含量影响较大。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和磷肥的推荐用量应保持在中等水平,而钾肥的增产作用不明显。该地区糯玉米生产的氮、磷肥推荐用量分别为120kg N/hm2和90kg K2O/hm2。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京郊连续冬小麦-玉米大田和不同种植年限菜地表层土壤悬浮液氮素组分及其含量,模拟测定土壤易流失氮素组分,从而为氮素高效管理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菜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矿质氮等指标大大高于大田土壤,且表现出明显的酸化现象。大田和菜地土壤悬浮液均含有可观的氮素:悬浮液总氮(TSN)为124.42~355.41 mg.kg-1,其中大田土壤一半左右为颗粒状氮,而菜地土壤2/3以上为可溶性氮;可溶性全氮(TDN)范围为55.53~220.51 mg.kg-1,其中主要是可溶性无机氮(DIN),范围为28.00~171.92 mg.kg-1,可溶性有机氮(DON)为27.53~81.74 mg.kg-1;颗粒状氮(PN)为70.90~134.90 mg.kg-1。各种氮素组分及其含量,菜地土壤远远高于大田土壤,且随着蔬菜种植时间的延长差异扩大。京郊菜地土壤氮素流失风险极大,对水体构成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魏荔  贯立茹 《蔬菜》2010,(7):36-38
<正>通过对冷棚番茄田间施肥试验,研究分析在磷、钾用量相同且钾肥20%作基肥,80%作追肥条件下,氮肥不同量级对番茄产量和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m2施纯氮18kg、24kg、30kg番茄产量差异不显著,可以认为667m2施氮量高于18kg属于氮肥过量水平。将667m2菜农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保护地土壤供肥特点和氮、磷、钾肥施用效应,以生菜为供试作物,在北京顺义杨镇松各庄布置了“3414”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氮210 kg&#8226;hm-2、磷(P2O5)90 kg&#8226;hm-2和钾(K2O)150 kg&#8226;hm-2时,生菜产量最高,达59967.0 kg&#8226;hm-2。施磷、钾肥对产量无显著影响,揭示大棚土壤并不缺磷钾。回归分析表明,氮164 kg&#8226;hm-2,为最佳经济施肥量,此时生菜产量为59115.8 kg&#8226;hm-2。该田块肥料利用率低,钾最高只有12.0%,氮肥最高利用率为5.9%,而磷肥最高也只有5.1%左右。在氮、磷、钾养分平衡指数中最高的钾只有1.73,最低的磷只有0.27。生产实践中应及时监测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避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