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2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ABT3号生根粉进行黑荆树裸根苗造林和种子处理的田间试验和大区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ABT生根粉能有效地提高黑荆树裸根苗的造林成活率11.1~25.2个百分点。对幼苗的高、径生长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从提高成活率看,浸根法>浆根法>对照。浸根法最佳处理浓度是50~100ppm浸根2~4小时后造林,但用50ppm药泥浆沾根后造林,其操作方法简便;应用于黑荆树种子处理时,对促进发芽有一定的作用,但必须先用开水烫种法除去种皮胶质物后应用方见效果,适宜的使用浓度是3号ABT生根粉100ppm浸24小时。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新疆城镇化路径演化的特征:即重北轻南、重量轻质、重发展轻安全、市场机制发育不足而政府调控作用明显.指出新疆城镇化在功能定位、发展路径、行政体制背景等方面存在的特殊性,决定了新疆的城镇化进程必须更多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提出新疆城镇化的政府调控路径,应加强政府财政对城镇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培育支柱产业、调整发展战略、协调好利益冲突与新疆城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位于陕西延安的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1年6月25日13:50~ 15:50陕西北部志丹县的一次典型的超单体风暴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多单体风暴6月25日12:36左右起源于陕北靖边县上空,13:56左右在志丹境内发展为超级单体风暴,其生命史为2h;在风暴中,观测到了低层前侧入流缺口、有界弱回波区(BWER)、中气旋(M)等超级单体风暴特征,中气旋在风暴中维持了50 min.通过各种气象资料的分析表明,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雷达回波中心强度(DBZM)、雷达回波中心高度(HT)、雷达回波顶高(TOP)、中气旋(M)等产品对超级单体风暴有较好的识别和预报能力.超级单体风暴过程中持续增高的VIL值和保持一定高的反射因子最大中心强度(DBZM)对识别超级单体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超级单体VIL值、反射因子最大中心强度(DBZM)、回波顶高(TOP)在发展到成熟期均持续增长过程中,其参数值保持在一定的高位;非超级单体出现短时强降水前,VIL、DBZM、TOP、HT达到相应值后,成熟期VIL、TOP、HT值处于持续下降趋势,回波顶高较超级单体低;超单体VIL值和反射因子强回波中心高度值在风暴发展过程中起伏大,反映出超单体发展过程中风暴内部对流十分的旺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宝塔区苹果生产中的霜冻、冰雹、大风沙尘、高温热害、干旱、连阴雨等主要气象灾害进行气候统计、调查及影响分析,并根据灾害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3种道路防护林春季滞尘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道路防护林的滞尘能力及滞尘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在春季对3种道路防护林(油松林、圆柏林、银杏林)距道路不同宽度的滞尘量进行连续观测,对比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能力,分析降雨、极大风速、相对湿度、PM10等因子对滞尘动态的影响以及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单位叶干质量滞尘量(mg·g-1)表征叶面滞尘能力。[结果]表明:(1)3种植物叶面滞尘能力差异显著,圆柏银杏油松,分别为4.79±0.20、2.48±0.07、1.42±0.04 mg·g-1,单株和单位林分面积滞尘量均为圆柏林油松林银杏林;(2)3种道路防护林在外界影响下滞尘量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油松林具有比银杏和圆柏林更高的滞尘稳定性;(3)降雨量较低时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量均增加,降雨量较高时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量均降低,油松和银杏林的滞尘量更容易受降雨影响而降低;随着风速增大,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作用不断加强,风速继续增大时,油松和圆柏林滞尘量均有减少,银杏林滞尘量仍有显著增加。(4)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量在五环路侧(北)均高于香山路侧(南),油松和圆柏林均呈现为道路防护林中间位置为最低点,银杏林中间位置滞尘量最高。(5)油松和圆柏林滞尘量外部比内部变化大,银杏林滞尘量内部比外部变化大。[结论]道路防护林的滞尘效益受树种、林分结构、所处环境、天气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在营建和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充分发挥滞尘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政管理全球化趋势越加明显,从中国发展角度上分析,这不仅是一种挑战,同时还是一种发展机遇,中国需要尽快实施行政管理改革。文章分析了中国视角下的行政管理全球化。  相似文献   
7.
王丽  马远  陈随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47-21649
[目的]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以无水甲醇-浓度1%乙酸(30∶70,V/V)为流动相3,59 nm为检测波长,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的含量;以无水甲醇-浓度0.05%磷酸(40∶60,V/V)为流动相,324 nm为检测波长,测定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结果]牡荆素在0.056~0.48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42%;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在1.808~4.06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为1.58%。[结论]该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可用于构树叶质量标准的制订。  相似文献   
8.
离体条件下,通过不同致病力溃疡病病菌、接种浓度、培养湿度、接种方式条件下接种红阳猕猴桃枝条,探讨不同条件下溃疡病病原菌对猕猴桃枝条的侵染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4个猕猴桃品种(系)枝条人工接种溃疡病病原菌,评价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结果表明: 强致病力病菌、高浓度、高湿度、枝条创伤面积都能显著影响猕猴桃枝条的病情指数;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24个猕猴桃品种(系) 枝条中,华特和徐香表现为高抗;迷你华特、金魁、绿肉优系(G HZ201201)和毛雄表现为抗病;红阳、黄肉优系11 7、大红、早鲜、早艳和黄肉优系Y HZ201201表现为高感。通过对华特、布鲁诺和红阳3个品种猕猴桃盆栽苗接种溃疡病病原菌,并测定接种植株与对照植株的相关生理参数,评价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及其相关生理参数与抗溃疡病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品种盆栽苗的抗性评价等级与离体枝条接种基本一致。不同抗性猕猴桃品种酶活性与其病情指数呈线性关系,健康植株韧皮部中CAT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最高(r=0999*),叶片中的CAT酶活性次之(r=0994*),健康植株韧皮部和叶片中POD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别为r=0979和r=0969,SOD酶活性分别为r=0924和r=0938。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病情指数也表现为线性关系,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病情指数相关性最高,在健康植株韧皮部和叶片的相关性分别为r=-0972和r=-0962,可溶性糖含量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别为r=0934和r=0940。综上所述,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存在显著性差异,CAT、POD、SOD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可以作为鉴定猕猴桃抗溃疡病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生袖  马远飞  张秦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69-16369,16384
通过对陕西富县近10年气象资料分析,总结出富县发生冰雹的主要路径和出现冰雹前的高空天气形势,并提出雷达回波的相关判据和降雹前延安观测站的相关高空气象要素指标,提出有效的防雹对策及三七炮弹的作业剂量。  相似文献   
10.
珠海市传统乡村生态景观及其乡愁文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乡愁生态景观是区别于城市景观、突显乡村特色、彰显乡愁文化的重要景观实体。文中研究了2004-2014年珠海2个传统乡村生态景观风貌特征及其乡愁文化的演变,结果表明:1)乡村水体空间占比呈缩减势态,其中接霞庄由30%下降至23%,排山村由5.1%下降至4.3%。与此同时,接霞庄出现了占比为11.7%的旅游设施用地,排山村出现了占比为2.7%的工厂用地,主要占用的是林地和水体空间。2)乡村植物种类逐渐丰富化,接霞庄由24种增至44种,排山村则由32种增至40种,新增植物功能更加注重经济性、观赏性和芳香性。3)乡村新增居住空间平均林木覆盖面积极低,接霞庄为0.12 m2,排山村仅为0.02 m2。4)乡村生态景观风貌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乡镇企业入侵严重、旅游开发定位模糊、注重林业经济价值、城市风吹入乡村、生活需求发生转变和缺少科学规划指导等6个方面。5)珠海传统乡村生态景观的特色表现为:村头宗祠,古树参天;村前水池,岸绿水清;村边小溪,浣衣车水;村后茂林修竹;村内绿树成荫,庭院花果飘香。最后,分析了导致珠海乡村生态空间减少、地域乡愁文化减弱的原因,并针对珠海乡村生态景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