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罗丹明B(RB)在Fe(Ⅲ)/UV/空气下的催化降解过程及其机理。【方法】在间歇式光反应器中,研究了pH分别为1.0,3.0和4.3,Fe(Ⅲ)质量浓度为1.68~28mg/L,RB的初始质量浓度为4~150mg/L时RB的光降解过程,通过抑制剂NaN3和异丙醇研究了降解过程可能发生的机理,同时测定了降解过程中Fe2+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RB直接UV光解和Fe(Ⅲ)/UV/空气下的降解表观动力学均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规律。RB在Fe(Ⅲ)/UV/空气下降解时,随Fe(Ⅲ)质量浓度的增加,RB降解速率常数增大,但增加程度受到pH的影响,pH=3.0时增加程度最大,pH=1.0次之,pH=4.3时最小;RB初始质量浓度增加,降解速率减小,当RB初始质量浓度高于20mg/L时,继续增加RB质量浓度对其光解速率影响不明显;反应过程中,Fe2+质量浓度在反应初期快速增加,此后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结论】Fe(Ⅲ)/UV/空气能够快速催化RB光解,但在不同pH条件下,Fe(Ⅲ)催化UV光解RB的机理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择不同柱型、流动相比例,建立了乙草胺的HPLC分析方法。用超声波提取技术,以丙酮/水(V/V)作为提取溶剂,混合比例分别为9/1、4/1、3/1,经过旋蒸浓缩、CH2Cl2萃取、浓缩吹干、甲醇定容、过0.45μm膜后,在Waters HPLC-UV测定,确定了最佳提取溶剂为丙酮/水(V/V)=4/1,乙草胺土壤添加回收率达101.9%。用该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乙草胺在Na2S2O3存在下,在含水量为15%的黄土中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Na2S2O3能加大乙草胺在土壤中的转化;当Na2S2O3浓度远大于乙草胺浓度时,该脱氯反应能够很好地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同柱分析土壤中灭草松和莠去津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选择HPLC分析柱型后,通过对流动相组成、流速和pH优化,建立了同柱分析土壤中莠去津和灭草松残留的HPLC方法,省略了样品的前净化处理步骤。色谱条件为:色谱柱,250 mm×4.6 mm(i.d.),10μm YWG C18;流动相,甲醇/水为66/34(V/V)H3PO4调pH=2.9;流速为0.8 mL.m in-1;检测波长218 nm。灭草松和莠去津的检测限分别为5.9μg.L-1和3.8μg.L-1。此外,对不同提取体系同时提取土壤中两种除草剂的提取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9∶1的甲醇-水溶液对灭草松和莠去津的回收率分别为95.5%~104.9%和85.2%~90.1%。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土壤性质与其吸附农药性能之间的关系,揭示控制土壤吸附极性农药的关键因素。【方法】采用平衡振荡试验测定了莠去津和灭草松在6种不同性质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用聚类分析定性研究了土壤性质与莠去津和灭草松土壤吸附等温线常数之间的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描述土壤性质的主成分,然后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农药土壤吸附常数与主成分之间的线性多项式模型;进一步结合因子旋转和相关分析得到影响土壤吸附莠去津和灭草松的关键因素。【结果】莠去津和灭草松在性质相似的土壤上的吸附常数相近;莠去津在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f与土壤性质的第1主成分(土壤有机质、粉粒含量以及pH有关)线性相关,而灭草松在土壤/溶液间的分配常数Kd与土壤性质的第1和第2主成分(阳离子交换容量、比表面积、pH有关)线性相关;有机质和pH是影响土壤吸附莠去津的关键因素,有机质、pH和土壤表面性质是影响土壤吸附灭草松的关键因素。【结论】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可以用来系统地研究土壤性质与土壤吸附农药性能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吸附莠去津行为的影响。【方法】采集6种有机质含量为2.5~43 g/kg的土壤,配制一系列含一定质量浓度莠去津和6个不同质量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吐温20(Tween-20)溶液,用振荡平衡技术测定莠去津在水/土相间的表观分配系数Kd*(有表面活性剂)和Kd(无表面活性剂),并计算吸附的表面活性对莠去津的分配系数。【结果】初始质量浓度为0~3 353 mg/L的CTAB能提高6种土壤对莠去津的吸附能力。当CTAB初始质量浓度为1 677 mg/L时,Kd*开始显著增加,CTAB质量浓度为3 353 mg/L时,Kd*为Kd的2~26倍;DBS和Tween-20对土壤吸附莠去津能力的影响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分为2类:(1)对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28~43 g/kg),DBS初始质量浓度为0~400 mg/L时,其对Kd*影响不大,DBS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Kd*减小为Kd的37%~75%;Tween-20初始质量浓度为0~10 100 mg/L时,Kd*随Tween-20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然后稍有增加,Kd*为Kd的0.95~1.5倍;(2)对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2.5~4.0 g/kg),DBS初始质量浓度为0~500 mg/L时,Kd*和Kd均随DBS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Kd*>Kd;Tween-20初始质量浓度为0~990 mg/L时,Kd*随Tween-20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TWeen-20的质量浓度大于990 mg/L时开始明显增加,TWeen-20质量浓度为10 100 mg/L时,Kd*约为Kd的3倍。【结论】除表面活性剂种类和质量浓度外,土壤有机质含量对莠去津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也有影响;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对莠去津增溶能力的大小顺序为:CTAB>DBS>Tween-2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