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红阳猕猴桃是广受欢迎的猕猴桃品种,其产业发展却被贮藏技术所限,为红阳猕猴桃果实制定适宜的收贮运方案是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选用四川省蒲江县的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了6个不同采收期(盛花期后131、136、141、146、151、156 d)红阳猕猴桃在25(±1)℃条件下的后熟周期(RSP,即采摘之日起至硬度低于0.5 kg/cm2),以及采收果实与后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还原性糖(RS)、维生素C、硬度、干物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SSC含量与RSP呈负相关,RS含量与RSP呈负相关,Vc含量与RSP呈正相关,其中RS与RSP的变化趋势更为一致,推断RS是影响红阳猕猴桃后熟周期的主要物质。在各采收期,后熟后的果实SS含量相较于采收果实均提高约10个百分点,可滴定酸降低约0.1个百分点。而RS、Vc、干物质含量则主要受采收期影响,受鲜采果实影响较小。因此,可依据红阳猕猴桃RS含量预先判断果实耐贮性,从而采取不同的收贮运方案,以获得更长的贮藏时间,并确保果实上市品质最优,从而延长销售时间、扩大销售半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