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后电极成熟期前后起搏阈值的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接受埋藏式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中、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起搏阈值。结果:16例应用Medtronic CAPSURESP系列(激素洗提)心房电极的患者心房起搏阈值术后升高,本后1周达峰值,后逐渐降低,术后2个月开始趋于稳定,除术后6个月外,其余各时间点与术中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24例应用MCSP系列心室电极的患者心室起搏阚值术后均明显高于术中(P<0.01);9例应用BIOTRONIK SYNOX SX系列(高阻抗非激素洗提)电极的患者心房、心室平均起搏阈值具有与MCSP系列起搏电极类似的术后演变趋势.其急性期起搏阈值呈明显峰化现象,且具有较高的慢性期阚值,与40条MCSP系列电极比较,两者急、慢性期起搏阈值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后6个月内,起搏阈值明显升高;激素洗提电极能明显降低急性期和慢性期阚值。  相似文献   
2.
175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75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所有起搏电极均采用Seld inger法通过穿刺锁骨下静脉置入,观察置入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17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140例患者术前症状很快消失,35例基础心脏病患者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随访期间无1例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8.6%,包括囊袋出血3例,起搏器综合征2例,心律失常4例,呃逆2例,局部肌肉刺激1例。结论:及时发现并排除起搏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加强随访并进行起搏器程控监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小卫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8):347-349,F0003
图书馆要发展、要改变,要在新信息环境下有立足之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发展战略中必须得到重视。分析了人力资源与图书馆间的辩证关系,阐述了新图书馆员角色及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新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的溶栓方案,治疗组在标准的溶栓方案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采用判断溶栓再通间接指标及直接指标来评估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观察患者少量出血、大量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溶栓再通率明显提高(P<0.05),血小板集聚率明显降低(P<0.01),少量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多(P<0.05),大量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能显著提高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率和降低血小板集聚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IABP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WHO规定的标准基础治疗方案及PCI治疗,IABP组在PCI前使用IAB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脑利钠肽水平、肌钙蛋白I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变化、治疗后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ABP的使用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1周脑利钠肽及肌钙蛋白I水平(P〈0.01),缩小LVEDV和LVESV(P〈0.01或0.05),提高LVEF(P〈0.01),降低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P〈0.01)。结论 IABP的使用能改善梗死后心肌缺血程度、心室压力、容量负荷和心室重构,从而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脑钠肽(BNP)治疗肺栓塞(PE)的疗效.方法 82例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脑钠肽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脑钠肽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钠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和Tei指数.结果 脑钠肽组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68.3%(P<0.05);治疗后,脑钠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左、右桡动脉途径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的效果。方法 55例在我院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介入径路随机分为左桡动脉组(27例)和右桡动脉组(28例),应用5FTerumo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依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双侧肾动脉造影,比较它们的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左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成功率明显高于经右桡动脉途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成功率高,安全可行,可作为临床上需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首选介入径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服务系统的不断完善,图书馆的各种业务流程不断变化,需要对读者进行有效的培训.以便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同时满足图书馆的管理规范。结合实际工作在提出网络环境下读者新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读者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了读者培训的基本内容和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如何提高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