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近年来,中国步入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为探寻建立健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路径与方法,对美国、英国、德国与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决定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特殊性,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应用、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相互作用,构成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②产学研紧密结合是美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突出特点,英国则是注重政府引导、信息共享与知识服务,德国是信息化生态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代表,注重信息引领与绿色、可持续发展。③与欧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可从协调统筹、规划建设、队伍与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是新时期中国农业科研院所的目标与方向,需要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坚持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保持进取创新精神,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农业战略意识,提升国际影响力。从探索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内涵入手,选取美国农业研究局、法国国家农业食品和环境研究院等4家国外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共性特征,提出中国国家级农业科研院所加快发展的相关建议。研究发现:明确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方向、合理的学科布局与灵活的科研组织方式、科学的人才结构与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高效的成果转化体系与多元的资金构成等是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基本特征;中国国家级农业科研院所未来可以从学科布局、科研组织方式、人才结构、绩效评价体系、国际化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和深化全面改革,助力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3.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及农产品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从长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和农产品需求萎缩,将导致农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但短期内,一些农产品出口国供应链受阻以及出台恐慌性、阶段性的出口限制,会导致市场不确定性预期增强和价格波动剧烈。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会打击市场主体参与国际贸易的积极性和一些国家依靠国际市场保障国内农产品供给的信心,导致贸易投资缩减,国际农产品贸易规模下降。建议建立稳定通畅的国际农产品供应链,中国企业应积极融入全球农业供应链,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坚定国际农产品贸易信心,持续深化农业贸易和投资国际合作;加强市场行情研判,把握市场主动权,利用低成本资源保障中国农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4.
分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现状,阐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关键点,并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危害公众生命安全,造成社会恐慌,甚至威胁社会稳定.影响国际形象。由于食品安全事件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殊性.一旦贻误时机,极易造成危害扩散.因此必须快速反应和科学应对。200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设置了专门章节.对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进行了具体规定。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事故法律法规体系和应对机构.但食品安全事件应对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  相似文献   
6.
美国畜禽产品残留监控计划概述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产品在中国的食品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药物残留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概述了美国畜禽产品残留监控计划,介绍了中国的监控现状,提出了对完善中国畜禽产品残留监控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彭晨  陈天金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4):328-332
世界逐渐进入大科学时代,农业国际大科学计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参与农业国际大科学计划,对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法国农业科学院(INRA)、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4家不同类型的机构开展研究,探讨其在发起、实施相关国际大科学项目时的做法,分析其在顶层设计、关注领域、政策制定、经费保障、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实际情况,围绕准确认识大科学计划的意义、选择适宜的参与路径、遴选适宜的项目储备、建立稳定的保障机制、培养及吸纳国际化人才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锐  张蕙杰  陈天金  张帅 《农学学报》2021,11(8):98-103
中非农业科技合作是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非农业科技合作有利于帮助非洲国家解决粮食危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发展中国家全球粮农治理话语权。本文立足于当前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的战略机遇,围绕科研平台建设、项目合作、技术示范、人力资源培训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现状,并指出在合作机制、推广深度、高新技术、可持续效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由此提出创新中非农业科技合作机制、丰富合作模式、加强推广力度、拓展合作领域、提高科技含量、促进科技与产业相结合,以及推进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农业领域科技创新进展,以2001—2018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农业成果为资料,采用科学计量学、因素比较法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奖数量占比超过80%,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逐年增加;成果覆盖了13个一级学科,作物学科获奖数量占比23.25%,具有明显优势。第一完成单位中央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占比72.88%,企业仍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青年群体和中年群体获奖占比达63.16%,45岁以下仅17.74%,仍需完善奖励制度设计,激励和支持青年人才开展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帅  陈天金  钱钰  金轲 《农业展望》2023,(12):29-33
利用好国际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日本受到耕地面积、劳动人口等多方面限制,较早就开始了利用国际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的全球布局与海外农业发展。本研究通过历史脉络分析和文献梳理,系统研究日本利用国际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的历史演变过程,提炼其经验特征,并提出中国可借鉴的路径。研究发现:第一,日本利用国际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策略大致经历了提出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海外农业投资)、改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逐步建立多元化海外农业投资模式)、优化阶段(21世纪以来“转守为攻”,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等3个阶段;第二,目前日本利用国际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已取得不错成效,日本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是政府非常重视顶层设计、分工协作、科技支撑与跨国企业培育,为利用外部资源保障粮食安全营造良好的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基于此,未来中国借鉴日本经验可从顶层设计、部际协作、科学引导、跨国粮商培育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利用国际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的支撑服务管理体系、拓宽有效路径及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