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螟蛾科害虫(玉米螟等)引发的虫害是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是有机种植中较难防治的害虫种类.试验中引进香根草和糖蜜草,并利用两者对螟蛾科害虫具有吸引和趋避作用的特性组成推拉系统,研究推拉系统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香根草和糖蜜草在山东菏泽地区可成功引进种植,推拉系统在有机种植中对玉米螟蛾科害虫防治有一定效果,能明显降低害虫危害程度,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小,试验还表明推动植物糖蜜草与玉米之间种植行数的比例越小,防治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2015年以来,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玉米阶段性过剩问题已经相当突出。面对新形势,玉米种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该文从玉米市场行情、产业发展和国家政策入手,分析了玉米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种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从而提出了促进全国玉米种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密度、氮肥互作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为了探明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T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15(S15)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播种密度(60、75、90和105 kg/hm2)和3个施氮水平(0、180和240 kg/hm2),研究了氮密互作对小麦子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显著影响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且两者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两因素中密度是导致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子粒产量提高引起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协同提高。综合考虑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泰农18的适宜播量为102 kg/hm2,适宜的施氮量为180 kg/hm2;而山农15的适宜播量为83 kg/hm2,适宜的施氮量为180 kg/hm2。说明在冬小麦高产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充分利用氮密互作效应,在提高氮素利用率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子粒产量。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生产现状、产业经济分析等方面介绍了济南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济南水稻生产现面临的缺乏早熟优质抗病品种、稻田面积下降、农田基础设施较差、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全程机械化推广较慢、稻谷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知名品牌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章丘大葱"大梧桐"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秋季育苗和春季育苗、切葱叶和不切葱叶、葱苗大小分级处理对大葱株高、葱白长、葱白直径、单株重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秋不切葱叶1级苗处理的总体农艺性状表现最好。葱苗大小对大葱各农艺性状影响显著;切葱叶显著降低大葱叶片数,但对1级苗产量影响较小,对2级苗和3级苗的产量影响较大;秋季育苗的株高和葱白长显著高于春季育苗。葱白直径和株高显著影响大葱单株重和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种特色野菜的食用安全性,为消费者食用野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测定了菜芙蓉、水芹菜和婆罗门参3种特色野菜的硝酸盐、亚硝酸盐、重金属含量和小鼠最大耐受量,并对其进行了健康风险和毒性风险评价。[结果]3种野菜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都较低,污染程度都在安全级以内,日常食用不会对居民健康造成风险;小鼠给予60.0 g/(kg·d)的剂量(相当于成人每天3.6 kg食用量),未出现急性中毒反应和病理变化。[结论]菜芙蓉、水芹菜和婆罗门参3种野菜日常适量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玉米与绿豆或红小豆间作对玉米、绿豆、红小豆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济南及周边地区玉米、绿豆、红小豆的最优种植模式。[方法]设置玉米间作绿豆、玉米间作红小豆、玉米单作、绿豆单作、红小豆单作共8个处理,分别以玉米单作、绿豆单作和红小豆单作为对照,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结果]玉米6.75万株/hm~2+绿豆5.55万株/hm~2为最优处理,收获玉米产量为6 567.0 kg/hm~2,收获绿豆产量为583.5 kg/hm~2,经济效益为18 384.0元/hm~2,比绿豆单作增效12.3%,比玉米单作增效26.9%。通过缩小株距,将玉米密度固定在6.75万株/hm~2能使玉米产量水平降低不显著。绿豆在间作条件下较绿豆单作产量降低59.1%;红小豆在间作条件下,玉米和红小豆产量均显著降低,经济效益低于玉米单作或红小豆单作。[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济南及周边地区最适宜的间作方式为2行玉米6.75万株/hm~2+2行绿豆5.55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以‘3309C’、‘101-14M’、‘5BB’和‘金手指’为砧木,分别嫁接‘金手指’葡萄,评价了嫁接后第2、3年不同砧木对接穗生长和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砧木均降低了‘金手指’的生长势,其中3309C对新梢生长的抑制最明显。总体上看,4种砧木均提高了‘金手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具体调节受砧木类型和发育阶段的影响;4种砧木能不同程度提高‘金手指’茎流速率,以101-14M的提高最为明显;4种砧木均能提高接穗总氮质量分数,但不能提高K+质量分数,对Ca2+、Mg2+、Zn2+、Fe2+离子质量分数也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花后小麦叶面积指数与光合和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T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15(S15)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置180 kg/hm2和240 kg/hm2 两个氮肥水平(纯氮),裂区设置75104株/hm2,150104株/hm2和225104株/hm2三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叶面积指数与冬小麦光合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下部叶片叶面积指数(LLAI,倒4叶和倒5叶之和)与群体净光合速率(CAP)和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开花到花后14 d 之前,上部叶片叶面积指数(TLAI,旗叶、倒2叶和倒3叶之和)和全部叶面积指数(WLAI,下部叶片和上部叶片之和)与群体净光合速率(CAP)和产量并不呈必然的显著正相关关系(T18 显著正相关,S15相关不显著),但花后14d 至成熟期,两个品种的 TLAI和 WLAI 均与群体净光合速率(CAP)和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产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无论是大穗型品种T18还是中穗型品种S15都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密度(T18以225104//hm2为宜,S15以150104//hm2为宜),降低氮肥用量(180 kg/hm2)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0.
调查分析了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确定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各9项、机会因素和挑战因素各5项;其次,设计问卷对28个影响因子进行了重要性调查,确定了各个因子的权重系数;最后,建立SWOT定量分析模型,对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SWOT定量分析,用四维坐标法确定了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类型,并结合济南市实际,提出发展济南市现代农业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