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1.
不同稻草还田方式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对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土壤总有机碳(CTOC)、活性有机碳(CA)、矿化碳(CM)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计算各处理碳库活度(A)、碳库活度指数(AI)、碳库指数(CPI)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早晚稻两季稻草还田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矿化碳含量及其碳素有效率。等养分条件下,稻草还田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其碳素有效率均高于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且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其大小趋势为稻草全量还田>稻草烧灰还田>稻草不还田。[结论]本研究为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以及增加土壤肥力提供了量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稻草还田方式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明确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对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土壤总有机碳(CTOC)、活性有机碳(CA)、矿化碳(CM)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计算了各处理碳库活度(A)、碳库活度指数(AI)、碳库指数(CPI)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早晚稻两季稻草还田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矿化碳含量及其碳素有效率。等养分条件下,稻草还田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其碳素有效率均高于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且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其大小趋势为稻草全量还田 > 稻草烧灰还田 > 稻草不还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大量施用化肥,相对减少了有机肥施用,江西鹰潭市余江县土壤出现了"亚健康"状况。一方面化肥施用与有机肥施用不平衡,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品质下降,瓜不甜、果不脆、米不香。另一方面,大量秸秆等有机肥肥源被焚烧,造成空气污染、能见度低,影响市民生活,甚至引发火灾,严重污染环境。为培肥地力,减少有机废弃物的污染,推  相似文献   
4.
李俊辉  邓伟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82-5686
[目的]研究墨西哥湾扇贝的生殖细胞和性腺发育,为该种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湛江乌石墨西哥湾扇贝养殖群体取样,对其性腺进行制片和观察。[结果]墨西哥湾扇贝卵子的发生可分为卵原细胞期、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和成熟期;精子的发生可分为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和精子期。根据滤泡中生殖细胞的形态和所占比例,可将墨西哥湾扇贝生殖腺的发生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生殖期和休止期。墨西哥湾扇贝性腺的成熟期和生殖期不同步。[结论]墨西哥湾扇贝雌雄同体,性腺发育不同步。  相似文献   
5.
以常规早籼稻品种江早361为试验材料,在机直播条件下,研究了增施硅肥对早籼稻的增产效应及其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硅肥对照相比,增施硅肥可显著增加早籼稻产量,增幅为13.18%。早籼稻增施硅肥,有利于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系活力,缩短茎秆节间长度,促进基部节间充实,同时改善叶片形态,提高剑叶光合效率。此外,增施硅肥还有助于提高籽粒氮、磷、钾和硅素的吸收与积累,使机直播早稻具有较好的生理生态特性。  相似文献   
6.
相思良种‘中研10号’是从越南引种经区域化试验后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其母本为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父本为大叶相思(A.auriculiformis)。‘中研10号’速生性突出,其4年生平均单株材积超过对照母本马占相思84.5%。‘中研10号’干形通直,尖削度小,冠幅紧凑。‘中研10号’马大相思可采用组培和扦插方式繁殖,造林成活率高。其木材基本密度0.427 g/m~3,木质素含量21.11%,综纤维素含量70.35%,α-纤维素含量39.89%,适用于建筑材、板材、纸浆材等工业用原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大豆盆栽试验,研究了秸秆生物炭与磷肥添加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磷组分分布与植物磷吸收的影响。  方法  试验包括6个处理:P0(不施磷和生物炭)、P30(30 kg P hm?2,不施生物炭)、P90(90 kg P hm?2,不施生物炭)、BP0(不施磷,单施4%生物炭)、BP30(30 kg P hm?2,施4%生物炭)和BP90(90 kg P hm?2,施4%生物炭)。采用湿筛法分离得到粗大团聚体(> 2 mm)、细大团聚体(0.25 ~ 2 mm)和微团聚体(< 0.25 mm)并用连续浸提分级测定了不同团聚体中磷组分分布特征。  结果  ①与P0和P30相比,BP0和BP30处理显著促进粗大团聚体形成与稳定,同时促进大豆生长与磷吸收,且BP30处理增幅最大。②与不施生物炭相比,不同磷水平下添加生物炭均显著降低粗大团聚体全磷、总有机磷、NH4F-Po和NaOH-I-Po含量,同时增加细大团聚体HCl-Pi和NaOH-II-Pi含量与微团聚体总无机磷、HCl-Pi和NaOH-II-Pi含量。③植株磷吸收与粗大团聚体总有机磷、NaOH-I-Po和NaOH-II-Po显著负相关,但与微团聚体和细大团聚体NH4Cl-Pi、HCl-Pi和NaOH-II-Pi显著正相关。  结论  生物炭与低量磷肥配施可有效改善红壤团聚体结构与稳定性,同时促进大团聚体有机磷的活化与微团聚体无机磷的固持,保障作物磷素供应。  相似文献   
8.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有必要加强广东省高校体育专业主要培 养单位在读硕士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 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对他们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详细分析,对于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出 了相应提升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轻型栽培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型化栽培技术和秸秆还田是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为研究轻型化种植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根系分布的影响,利用设立于2008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系统分析了耕作、种植方式和秸秆还田与否下连续3年的早稻产量和根系干物质、根系形态等指标。结果表明:浅耕处理的早稻产量为8000 kg/hm2,比传统深耕处理降低了23~241 kg/hm2,降幅较小。虽然直播、抛秧和插秧的基本苗数不同,但是3种种植方式早稻产量没有明显差异。而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秸秆移除的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3年间平均增加了365 kg/hm2。在水稻根系方面,根干重、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均集中在表土层(0~5 cm),且呈现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的趋势。与深耕处理相比,浅耕处理在表土层的总根长和根尖数分别提高了23.34%和1.49倍,但3种种植模式没有显著规律。而秸秆还田措施显著增加了表土层的根系干物质,尤其是在浅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显著增加表土层的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这说明,在江西地区推广轻型化种植模式和秸秆还田措施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能够达到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