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2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了成都平原粮经种植模式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成都平原12个主要粮经种植模式的效率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2种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的整体效率尚处于DEA无效,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其平均综合效率值为0.894。早春茄子—中稻—秋黄瓜(C4)、早春西红柿—中稻—秋茄子(C7)的综合效率值为1.000,其投入产出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近10年审定普通玉米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5-2014年四川省审定的226个玉米品种的产量、8个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四川省审定的玉米品种平均每667 m2产量为536.66 kg,产量优势不突出;平均生育期、平均株高、平均穗长、平均行粒数、平均穗行数、平均穗位高、平均百粒重、平均出籽率分别为123.26 d、262.96 cm、19.54 cm 、36.45粒、16.32行、104.92 cm、30.78 g、85.35%,年际间差异不大;平均容重为736.66g/L,高于国家一级标准;平均粗蛋白质含量、平均粗淀粉含量、平均粗脂肪含量、平均赖氨酸含量分别为9.99%、73.93%、4.53%、0.31%,整体营养水平不高.指出四川省玉米品种选育应根据生产需要选择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区域品种,继续加大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选育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3.
张越  郭耀辉  赵颖文 《农学学报》2023,13(3):95-101
深入分析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增产空间格局、作物结构、贡献因素,为维系其增长态势、优化粮食生产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主产区粮食稳步增产提供决策依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将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分解为播种面积和作物单产2种因素,分析其增产格局及增产贡献因素。从主产区粮食增产量的空间分布来看:北方主产区优于南方主产区,粮食增产重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北移趋势;增产结构上看,玉米为主要贡献品种,其次为小麦,稻谷贡献率最低;主产区粮食增产贡献因素来看,单产的贡献率高于播面的贡献率,且空间差异明显。分作物看稻谷和玉米的播种面积效应为正值,玉米大于稻谷,小麦的播种面积效应产生负向影响;3种作物的单产效应均为正值,小麦的单产效应最为显著,小麦>稻谷>玉米。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都对主产区粮食产量增加产生了积极的贡献。对于主要依靠播面增加来提高产量的地区,应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轮作,挖掘优势作物,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土地产出;对于单产贡献显著的地区,要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区,形成集群化发展,在生产、流通、销售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防止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对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市场及相关政策制度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通过转变农民农地流转观念,健全农地流转中介组织,明晰农地产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等对策,以加速推进四川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6.
论商业模式创新角度下的创意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农业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有更多不同形式的创新。本文认为,要实现创意农业的良性发展,必须要有成功的商业模式为依托,强化商业模式创新,增强创意农业的顾客认同度。  相似文献   
7.
许钰莎  赵颖文 《农学学报》2021,11(9):97-104
四川省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是西南地区唯一粮食主产省,测评粮食自给率、辨析粮食安全状况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供给和维护地区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粮食消费5个用途出发,测评了2000—2019年四川省粮食实际消费量及自给率状况。结果显示,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趋势明显,其中人口及消费结构调整是主要因素;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下降,其中比较收益不足是重要影响因素;产消结构性矛盾突出,其中工业用粮及饲料用粮短缺是结构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基于此,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适度调整品种结构,提升粮食供给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农业经济空间结构是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要素空间格局在一定地域上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等要素的综合特征的研究,可以较为精确地反映出区域农业经济空间格局。构建基于指标的空间地带性和空间独立性特征的指标体系,在ArcGIS平台上,以四川省为例,进行区域农业经济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并利用GIS技术实现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之间的关联,使区域农业经济的空间结构以图形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来,增强其可视性,从而为优化区域农业经济格局,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3年我国农业再获丰收,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民收入实现"十连快"。然而,这辉煌成绩的背后潜藏着诸多挑战不容小觑: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种粮意愿低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务农意愿普遍较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呈现不可逆性;农业粗放经营、土地撂荒、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资源约束持续加大;农产品进口连年增长,贸易逆差长期保持高位,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的压力愈来愈大。据此建议:一是不断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依靠科技创新激活农业内生增长力;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激发农业生产潜能;三是大力发展"两型"农业,促进农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四是探索与创新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不断丰富现代农业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为破解中国未来"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困局,本研究在对中国推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紧迫性分析基础上,辨析了现阶段中国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利好因素与现实障碍。研究建议在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的具体实践中要重点强调四方面问题:一是厘清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二是确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三是界定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对象;四是选择合理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