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对斜纹夜蛾具有增效作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最佳配比,为其混剂研发及现场桶混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单剂及其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最佳配比.[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为70∶30和60∶40即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4∶243.00和0.12∶324.00时毒效比分别为1.34和1.4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25.93和151.08.[结论]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2∶324.00混配时,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增效作用最明显,为防治斜纹夜蛾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2.
丙磺舒是ABCC转运蛋白抑制剂,用系列浓度阿维菌素和200μmol/L丙磺舒的食物饲喂棉铃虫,检测中肠组织中阿维菌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阿维菌素相比,混合使用丙磺舒后阿维菌素在中肠中的平均驻留时间(MRT)增加了13%,消除半衰期(t1/2z)增加了27%,药物峰值提高了2.8倍。细胞活力测定发现,亚致死剂量阿维菌素与400μmol/L丙磺舒混用后,棉铃虫细胞的活力降低了67.1%。表明抑制ABCC转运蛋白可以提高阿维菌素在棉铃虫中肠的驻留能力,提高药物对棉铃虫细胞的毒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剂型硝磺草酮及其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作用,为硝磺草酮的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其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静态法测定不同剂型硝磺草酮及其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作用,并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12-2014),对各供试药剂对斑马鱼96 h的半致死浓度(96 h-LC50)的毒性等级进行划分.[结果]相同染毒时间下,不同剂型硝磺草酮及其原药对斑马鱼的LC50不同.其中,10%硝磺草酮悬浮剂对斑马鱼的96 h-LC50(95%置信限)最低,为6.70(5.18~8.15)mg a.i./L;其次为1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和75%硝磺草酮悬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的96 h-LC50(95%置信限)分别为10.89(9.29~12.43)和38.97(30.83~47.51)mg a.i./L;98%硝磺草酮原药对斑马鱼的96 h-LC50最高,大于1.00×102 mg a.i./L.依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12-2014)进行判定,10%硝磺草酮悬浮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为中毒,其他3种为低毒,毒性排序为:10%硝磺草酮悬浮剂>1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75%硝磺草酮水分散粒剂>98%硝磺草酮原药.[结论]不同剂型硝磺草酮及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存在明显差异,其毒性排序为:悬浮剂>可分散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原药.因此,田间生产时应合理选择农药产品的剂型,并严格控制施药剂量,尽可能减少药剂进入水域环境对鱼类等水体生物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广西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改革,包括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教学计划修订、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的调整、以及课程教学的改革;在强化实验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专业责任教授制度推进区域特色植保专业建设,侧重培养多样化农科专业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又好又快发展广西社会、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5.
三唑磷在荔枝及土壤中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探索三唑磷在荔枝及土壤中残留的科学简便检测方法荔枝果肉以丙酮提取,二氯甲烷萃取,酸洗活性炭粉、中性氧化铝及助滤剂混合柱净化,土壤经丙酮提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可浓缩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样品峰形对称,分离效果好,方法最小检出量2.5×10-10g,最小检出浓度荔枝果皮、肉及土壤均为0.005 mg/ kg,添加回收率荔枝皮、肉及土壤分别为89.30 %~93.02 %、86.35 %~93.42 %、90.43 %~95.92 %,变异系数在2.87 %~8.64 %.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广西6个蔬菜产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氰氟虫腙等3种新型杀虫剂的敏感性,为3种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各种群对3种药剂的抗性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小菜蛾敏感品系和6个小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氰氟虫腙的敏感性,比较田间种群和敏感品系的LC50,计算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性倍数.[结果]小菜蛾荔浦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最敏感,其LC50为0.000735 mg/L,抗性倍数为1.32倍,田东种群的敏感性最低,其LC50为0.004230 mg/L,抗性倍数达7.61倍;对于氟虫双酰胺,柳江种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LC50为0.366 mg/L,抗性倍数为2.27倍,南宁安吉种群最敏感,其LC50为0.168 mg/L,抗性倍数为1.04倍;对于氰氟虫腙,柳江种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LC50为4.692 mg/L,抗性倍数为2.96倍,荔浦种群最敏感,其LC50为1.622mg/L,抗性倍数为1.02倍.[结论]小菜蛾田东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为7.61倍,已达低水平抗性,应给予高度重视.其余地区的小菜蛾种群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均低于5倍,仍处于敏感期,应加强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延缓小菜蛾抗性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同时检测黄瓜和土壤中氰霜唑及代谢物4-氯-5-(4-甲苯基)-1H-咪唑-2-腈 (CCIM) 残留的方法。样品经V (乙酸) : V (乙腈) = 1 : 99混合溶液提取,以XBridge-C18色谱柱 (150 mm × 2.1 mm,3.5 μm) 进行UPLC 分离,采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以正离子多重反应监测模式 (MRM) 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0.005~1 mg/kg范围内,氰霜唑及CCIM的峰面积与其对应的质量浓度间线性关系良好, R2 > 0.999,在0.01、0.05和0.1 mg/kg添加水平下,氰霜唑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回收率为84%~95%,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1.2%~3.3%;CCIM的回收率为84%~103%,RSD为2.0%~3.9%。氰霜唑在黄瓜和土壤中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较快,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7~4.0 d,6.6~9.6 d。该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快速,分析时间短,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适用于黄瓜中的氰霜唑及CCIM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多种药剂对橘小实蝇成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抗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能有效防治橘小实蝇的药剂, 采用药膜法测定16种药剂对橘小实蝇成虫的触杀毒力, 同时测定了田间种群对6种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 处理24 h后各供试药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毒死蜱>甲维盐>辛硫磷>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噻虫胺>呋虫胺>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噻虫嗪>氰戊菊酯>溴氰菊酯>阿维菌素>氯氰菊酯>虫螨腈>杀虫单。抗生素类药剂随着时间的延长, 触杀活力明显提高。田间抗药性检测结果显示, 广西4个地区的橘小实蝇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中等抗性, 玉林和桂林地区种群对阿维菌素也达到中抗水平。本试验明确了多种杀虫剂对橘小实蝇的毒力和田间抗性水平, 可为化学防治橘小实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96.8%咪鲜胺(10 mg·L-1)和99.2%咯菌腈(10 mg·L-1)复配剂(2 V:8 V)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药剂残留情况.结果表明:施用复配剂50 d后,番茄植株茎部病斑长度为0.2 cm,显著小于咯菌腈单剂处理和清水对照;株高为32.1 cm,与未接种枯萎病菌的健康植株间无显著...  相似文献   
10.
蜜蜂是一种经济型昆虫,其授粉作用在农业生产、濒临植物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广谱性、高效性、对哺乳动作的低毒性使得这类药剂备受人们关注,被广泛使用在农业生产生活中。近年来,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潜在威胁也成为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对蜜蜂亚致死效应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应用概况及其作用机理,重点阐述了亚致死剂量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生长发育及行为等的影响,并提出了几个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