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研究绵羊细粒棘球蚴重要抗原基因Tetraspanin 1-TSP1(TSP1)和Tetraspanin 1-TSP6(TSP6)的功能,对Gen Bank中Eg基因组数据库检索,获得TSP1和TSP6的c DNA序列并设计特异性引物。以Eg头节为总RNA模板,进行RT-PCR,将PCR产物克隆到p MD19-T载体后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TSP1 c DNA全长792个核苷酸,编码263个氨基酸,该多肽含有3个潜在的N端糖基化位点,2个N端酰基化位点,与已登录的标准株TSP1基因序列(EG_11043)同源性为98.99%,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48%;TSP6 c DNA全长666个核苷酸,编码221个氨基酸,该多肽含有5个N端酰基化位点,1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与已登录的标准株TSP6基因序列(EG_00715)同源性为98.18%,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5.07%。运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Eg TSP1和TSP6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已知序列的蛋白质抗原的结构和表位,为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更适合兽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法,笔者采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对动物医学本科生进行教学。超星学习通是众多新型教学平台之一,正在改变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超星学习通平台强大的师生互动模块,仅需教师在课前配置优质课程资源,上传至教学平台,结合学生学情分析结果,设置灵活的自定义课程设计,放大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亲和力的同时,增强了课前、课中、课后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将超星学习通平台教学方法应用到兽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笔者认为在线下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灵活和快速调用教学资源,有效保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掌握学生的学习数据,并根据师生互动反馈,调整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超星学习通平台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登录的MO HSP70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MO新疆分离株HSP70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入T载体中测序。将HSP70基因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HSP70,并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重组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SDS-PAGE分析证实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53ku;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可与MO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证实表达的重组HSP70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重组HSP70蛋白免疫小鼠后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证实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报道的绵羊肺炎支原体(MO)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MO新疆分离株(MO XJ)溶血素TlyC基因进行克隆及测序;并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并与其他支原体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该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TlyC基因全长为1 239bp,编码426个氨基酸,其中第1~23位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编码区含有跨膜结构域和CBS结构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系统发生分析表明,MO与猪肺炎支原体232株和絮状支原体的相应序列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他种支原体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首次克隆了MOTlyC基因,为了解MOTlyC生物学功能及其致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捕食线虫性真菌几丁质酶的功能,在国内首次对少孢节丛孢菌XJ-A1几丁质酶AO-801和AO-483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及测序,并对其编码蛋白信号肽、疏水性与亲水性、高级结构、功能域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2个不同蛋白均具有典型的几丁质酶催化区保守序列SXGGW和DGXDXDWE,属于糖苷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无信号肽序列,表明这2个蛋白为非分泌型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β-折叠为蛋白的主要结构元件,三级结构中有(α/β)8的圆桶形结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几丁质酶AO-801和AO-483与昆虫病原真菌几丁质酶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说明它们所产生的几丁质酶在侵染宿主的过程中发挥着类似的功能,并且不同来源真菌几丁质酶根据分子质量的差异形成3个不同的进化分枝。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免疫原性相关基因,提取MO基因组DNA,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Ⅰ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回收500~3 000bp的基因组DNA片段,用T4DNA连接酶将其与经BamHⅠ酶切并去磷酸化处理的pET28a/b/c载体连接,然后转化至DH5α感受态细胞,通过菌液PCR对插入到载体中的片段大小及插入率进行鉴定。从转化的平板上提取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构建MO基因组表达文库。随机挑选单菌落,用pET28a/b/c通用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插入片段大小为300~2 000bp,插入率为90%,表明成功构建了MO基因组表达文库,该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筛选MO相关的免疫性基因及潜在候选疫苗靶点奠定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新疆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流行株是否存在遗传多样性,用KM2培养基对塔城地区7个羊场疑似MO感染的肺脏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并进行菌落形态、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15株分离均为MO,菌落呈乳头状,菌体呈多形性;能水解葡萄糖但不能水解精氨酸、尿素,可使美兰牛乳褪色、吸附并引起红细胞溶血;16Sr RNA序列大小为361bp。其中,5株MO HSP70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1%,氨基酸同源性为93.2%,与MO标准毒株Y98相比,分离株在593位点均插入Gln(谷氨酰胺)。MO新疆分离株已发生遗传变异,存在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