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为促进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比2010-2012年与2000-2002年的中美农产品贸易数据,归纳分析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与美国的农产品贸易状况,并运用经济效率指数测算,比较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进出口经济效率。结论: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进口的经济效率明显优于出口经济效率。进口经济效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农产品相对于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比较优势以及中国大幅削减进口关税并扩大进口配额,农产品出口经济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农产品贸易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以及对农业的高度补贴。建议:我国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支持力度,加快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创新和质量提高,并大力整顿进出口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猪肉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传导机制,考察各价格传导方向及传导路径是否畅通,采用中国牧业信息网及商务部2004年1月—2014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猪肉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中国猪肉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价格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中的误差修正的强度为2.3%,对促使市场价格系统均衡影响较小,因此不能完全依靠市场供求系统的自发力量调节猪肉产业链中各种价格的系统均衡;猪肉产业链各环节间价格传导不是完全通畅,有些环节存在1期或2期的传导时滞;猪肉产业链的价格传导表现为下游向上游传导、下游向中游传导以及中游向上游传导,是需求拉动型。应密切关注猪肉市场零售价格,以零售价格为信号,预测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近期走势,以利于养殖户和批发商准确把握市场信息,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收入损失。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汇率浮动与中国农产品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采用全球农产品市场局部均衡模型,设定5种货币贬值和升值的情景方案,通过静态模拟方法,评估不同货币的汇率变化对中国农业产业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贬值时,进口商品变的更加昂贵,进口减少,国内产品的需求增加,刺激国内产出增加。从具体产品来看,人民币贬值对稻谷、小麦、玉米、牛肉、猪肉和奶粉产量的影响较大。当人民币升值,中国农业受到的影响与贬值情况相反。主要农业贸易伙伴国货币汇率变动则首先影响该国产品的进出口量,进而影响产品的世界价格,再通过进出口将价格传导到中国,最终引起中国相关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量的变动。中国受到较大影响的是从这些国家进口份额较大的产品,其中欧元、澳元、新西兰元和巴西雷亚尔汇率变动将主要引起中国牛肉、猪肉、奶粉、小麦和大豆进口量和产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出现了“回流”现象。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人力资本投资学、劳动经济学、培训经济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及专家学者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效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企业培训效率与农村劳动力培训效率是有区别的,如果将国家看作一个企业,将农村劳动力看作是尚未开发的人力资本,上述理论可视为农村劳动力培训理论的起源。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现代社会宠物粪便污染、犬吠扰民、犬只撕咬伤害人类等问题已经屡见不鲜,研究前期通过大量的数据及案例搜集,印证了社会人犬矛盾的严重性,依此得出了研究的必要性,继而比较论证了国内外养狗文化及相关解决途径的差异;从国内养犬法规制度不完善、狗公园发展受限引出将动物行为学应用于相关场所设计的可能性及意义,通过基于动物行为学理论提出了设计策略,具体阐述了课题设计成果在社会养犬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分析了其对于中国未来养犬社会的启示,以此作为"动物行为学的设计应用"相关探讨的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对中国农产品消费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经历大规模高速的城镇化进程,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在此背景下,中国农产品消费结构有明显变化,主粮消费量大幅度降低,副食和其他农产品消费量明显上升,这显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改善,健康意识有所提高。城镇化发展改善了中国农产品消费结构,未来中国农产品消费结构趋于科学、合理的大趋势将不变,但是速度会加快。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对新型农民的职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地都开展了不同深入程度的技术培训,但就农民自身而言,其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的动力在很大程度决定培训的成效。基于此,通过分析国外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先进经验,构建我国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桂西北峰丛洼地石漠化治理区耕地(CL)为对照,结合原位入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评估了2种典型退耕方式(自然退耕(NR)、任豆牧草(ZN),始于2007年)对土壤水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饱和导水率Ks基本呈现为CLZNNR;退耕对表层(0—10cm)和底层(30cm)Ks影响较大,其中表层和底层Ks分别提高了49.0%(ZN)和51.9%(NR),底层则分别提高了33.1%(ZN)和21.1%(NR)。参数α和n分别呈现为CLZNNR以及CLNRZN的规律,而保水性(基于残留含水率θr、饱和含水率θs,参数α和n计算得出)则呈现为CLNRZN。这说明NR和ZN 2种退耕方式对土壤水文性质均有一定改善作用。统计分析表明,CL、NR和ZN三者的土壤水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这主要是由退耕对土壤水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相对缓慢和土壤空间差异共同导致的。研究结果可为石漠化治理和生态重建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原位确定土壤水动力学参数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马铃薯供求的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被列为当今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马铃薯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关键作用。研究马铃薯供求市场情况,对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建立马铃薯局部均衡模型,分析我国马铃薯市场供给、需求以及进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马铃薯总产量和消费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关系。对2014—2025年我国马铃薯市场供求情况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我国马铃薯的产量、消费量和进出口量都呈上涨趋势,2025年我国马铃薯产量将达到14 063.8万t,消费量将达到14 134.47万t。  相似文献   
10.
对重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的演化以及防范措施进行研究,能够有效降低其影响程度。基于此,文章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的演化进行介绍,并对其防范对策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建立重特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预警系统、加强规避工作以及优化治理环境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