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低碳背景下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时代赋予了农业现代化更为丰富的内涵,做好低碳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是新时期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实现江苏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第一步。根据低碳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以农业经济、农业社会、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农业低碳化为4项准则,建立包含17项指标的低碳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运用AHP法,对江苏省2005—2012年的低碳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析。结果表明:江苏省2005—2012年的低碳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已进入基本实现低碳农业现代化阶段。农业经济现代化和农业社会现代化是带动江苏省低碳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的2个主要原因,此外森林覆盖率的增加也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农业生产中碳排放源排放强度的超标和农作物碳吸收量的有限均为江苏省发展低碳背景下现代农业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精确估算江苏省徐州市黄泛平原及丘陵地区土壤侵蚀量并探究其时空变化规律,为区域水土流失监测和防治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应用USLE模型计算出徐州黄泛平原和丘陵地区2000-2014年的土壤侵蚀模数,逐年统计侵蚀模数的最大值、平均值,不同等级侵蚀面积,分析这些指标15 a间的变化规律,并计算出多年来侵蚀模数的回归系数分布,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阐述徐州地区土壤侵蚀程度的变化规律。[结果]①徐州黄泛平原和丘陵地区的土壤侵蚀以轻度(排除微度)侵蚀为主,其中丘陵地区侵蚀具有带状分布特征,并且侵蚀等级跨度更大;②徐州地区的水土流失在逐渐减弱,其中丘陵地区的侵蚀减弱程度和显著性大于黄泛平原;③各等级侵蚀面积随侵蚀程度的加重逐级递减,黄泛平原极强度侵蚀面积控制在5%以内,丘陵地区极强度侵蚀面积控制在10%以内,两区域剧烈侵蚀均得到了遏制;④侵蚀减弱程度较大的地区多分布于各河流域及湖泊周围,并且变化显著性强的区域也多分布于各河流附近。[结论]多年来徐州地区土壤侵蚀程度总体上有所减弱,各河流域侵蚀减弱尤为明显,但在黄泛平原的某些地区侵蚀仍在加重,徐州市有关部门应在这些区域加强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3.
土地复垦矿区的景观生态质量变化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为揭示土地复垦对矿区景观生态状况的影响,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为例,运用RS、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生态系统稳定与干扰程度2个方面构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并分析评价了该区的景观生态质量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贾汪矿区景观生态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总体呈变好的趋势。2001年和2010年景观生态质量达到稳定和较稳定的面积分别为49994.86和56160.31hm2,2010年比2001年增加了6164.45hm2;从总体变化看,变好和略微变好的地区约占28.23%,主要分布在破坏较少的山区和煤矿复垦区,表明土地复垦工程对矿区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变差和略微变差的地区约占19.44%,表明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仍在下降,主要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煤炭开采的继续,环境保护措施不及时以及复垦地区的二次塌陷、治理标准低等原因。因此,需加大对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保护,完善矿区复垦技术规程,制定生态修复策略,从而实现矿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潜水位煤矿开采导致开采区地表沉陷、积水,其生态系统由原有的陆生生态系统演替为水陆相互作用的综合生态系统。采煤沉陷区治理需要兼顾开发复垦和矿区生态保护的要求,结合挖深垫浅、疏排积水等复垦方式增加耕地,同时要维护、增强采煤沉陷湿地的生态功能,以建立采煤沉陷区资源开发、土地复垦、生态保护统一的综合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耕地资源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一定质和量的耕地资源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因子;我国面临人口增长、后备资源不足、经济快速发展等人地矛盾,亟待推进以耕地资源安全为核心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确保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煤矿区多目标复垦模式是提高复垦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但除新增耕地灌溉需水外,还需要解决水资源多目标供需平衡问题。笔者采用动态规划法(DP),对煤矿区多目标复垦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进行了研究;笔者以徐州九里矿区多目标复垦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为例,通过建立目标函数,按照逆序法从末阶段开始对各个单阶段优化问题依次求解,得到需水和供水间的最优决策方案;该方法解决了多目标复垦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效益最大化问题,有效推进了煤矿区多目标复垦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平原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土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地势低洼,土壤接近饱和湿度,为人工湿地的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结合平原采煤塌陷土地开发复垦,对平原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进行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规划建设人工湿地,改善矿区城市的生态环境,推进采煤塌陷土地的综合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黄河故道拥有丰富的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极具开发利用潜力,目前故道存在水土流失、土地开发零散、利用结构不合理、产出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在对黄河故道整体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水土资源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建立适宜黄河故道的水土保持和开发模式,旨在促进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稳步增长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尝试引入灰靶理论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解决目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参照标准的适用局限性问题。同时,为消除传统灰靶模型等权的不合理影响,引入指标权重对传统灰靶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改进后灰靶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徐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2年,徐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靶心度值由0.665 3上升为0.943 5,安全等级由不安全级提升到理想安全级,其土地生态安全整体处于变好的趋势;但土地社会生态安全一直在临界安全级附近波动,存在安全风险。与综合指数法相比,改进后灰靶评价模型得到的靶心度值的变化趋势与其基本一致,两者的安全等级变化完全吻合。表明改进后的灰靶评价模型能够用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并能避免参照标准的适用上存在局限性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